浅谈提高学生中考思想品德开放性试题的解题能力

时间:2022-05-07 11:21:08

浅谈提高学生中考思想品德开放性试题的解题能力

摘 要:中考前如何通过高效、高质的复习,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考出令人满意的成绩,一直是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断探索的主题。特别是新课程的全面使用,使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又面临新挑战,但直到今天,学生对开放性试题的解题仍存有较大的误区,开放性试题占60%的分数,比重大。所以如何提高学生中考思想品德开放性试题的解题能力,更是每个思想品德教师思考探索的重点课题。基于此背景,围绕“如何通过高效复习提高学生中考思想品德开放性试题的解题能力”进行探索,为造就高效能、高质量的中考复习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考;开放性试题;基础;分析;时政热点;解题方法和技巧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试题允许、倡导和鼓励答案多元化而非唯一的一种试题形式。开放性试题在考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的同时,加强考查学生结合具体问题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原理和观点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实施理念下考试命题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检验考生学习能力手段的重要改进措施。开放性试题具有命题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性、评分的采意性的特征。开放性试题难做已是多数学生的共识,更成了考试、练习失分的重要原因。就此问题,我简单谈一下如何通过高效复习提高学生中考思想品德开放性试题的解题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开卷考试观,避开开卷考试误区

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已实行多年,但直到今天,学生仍存在很多的误区。误区一:开卷考试,打开书就能抄上答案,没必要记忆基础知识。误区二:考前大量摘抄所谓的“重点题”,考场上对号入座就能取得高分。误区三:答案越多越好,不管有用没用,只要沾边的就尽量往试卷上抄。这些误区必然导致学习上的不良后果,学生连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观点也记不清楚,运用知识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依“标”靠“本”,夯实基础知识,强化重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开卷考试的试题答案不可能依赖在书上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这样也违背了新课标的理念,而是需要学生动脑筋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并写出自己的观点见解,所以特别要求对基础知识要掌握牢固。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挥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任何能力都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的,能力的实质就是能否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此,我认为复习时首先要做到:

1.指导学生了解全书的知识体系,对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作详细的梳理,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对每个知识点,特别是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我们都必须一一对应教材,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逐点扫描,强化记忆,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

三、重视知识的链接,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近年来中考出现的开放性试题都以时政为材料或德育情景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思想水平、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课本的知识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懂得灵活运用。

例如,材料: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问:请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说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

从答卷的情况看,考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审题不清,答非所问;②盲目堆砌,在书本上胡乱抄一段;③缺乏技巧和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④更多的是不能将材料、问题与教材中的知识链接起来,无法组织有针对性的答案。学生答题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运用知识的能力欠缺,学生只停留于表面、机械的水平,缺乏学科思维能力。

要答好此类题目,就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建立准确的链接,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学生在获取、解读试题提供的信息后,根据试题创设的情境,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中有针对性地甄选出合适的知识,并将之组织、运用到解答问题中去的过程。其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地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布卢姆认为,“分析”这个学习类别可分成三级水平:一级水平,是要求学生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并会鉴别各个要素或对它们进行分类;二级水平,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确定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三级水平,是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把材料组合成一个整体的那些组织原理和结构,即按照什么样的模式结构来组织自己的论点、论据或其他要素。

四、加强一般性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形成答题的一般规律

一般性问题解决策略训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教会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一般原理或原则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让学生形成答题思路,并形成一般规律。

开放性试题的设问大多是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形式出现的,因此,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让答题形成一定格式和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讲解和练习,才能在中考中更迅速、更灵活地在考试中解决问题。

以下是几类题型的答题一般规律。

1.是什么型

这是理解能力的考查范畴。理解能力,是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或事实的解释、举例、说明、比较或推理的能力。

【常见问法】直接设问是什么。

【解题技巧】指向性非常明确,一般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典型例题】材料:以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为起点,当代中国又走过了极不平凡的10年。10年发展最突出的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总量从12万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不仅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而且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实现10年腾飞的最根本原因。

问:当代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型

【常见问法】简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要这样做(说)?(理由)

【解题技巧】通常可在书本上找到答案,内容以原因、重要性、必要性、意义、作用、影响或者危害为主。

【典型例题】从2005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到2011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多年来全国法制宣传始终都把宪法作为重点,大力宣传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

请运用宪法和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把宪法作为法制宣传的重点。

3.怎样做型

【常见问法】怎样解决……问题?避免……现象或提出……对策,为……提议。

【解题技巧】“怎样做型”的设问一般都是给定了行为的对象是谁应该怎么办或向谁建议,如:国家、政府、公民、个人等,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分清给谁提合理化建议或由谁来解决问题,然后注意要从不同角度提建议(比如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最后建议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典型例题】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某学校中学生消费维权现状

根据上述中学生消费维权的特点,请你为依法维护中学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出两条建议。

在中考复习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熟悉开放性试题的各种类型、题目设置的角度等,培养学生多题型、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提高解题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同时也让学生对解题思路及时加以整理和总结。

总之,在思想品德学科中考总复习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着眼于知识、能力和运用三者的有机统一,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进行高效能、高质量的复习教学,提高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洛林・W・安德森,罗星凯,蒋小平.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大朗中学)

上一篇: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生成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