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活泼多彩

时间:2022-05-07 05:12:40

优化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活泼多彩

[摘 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这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有效尝试。从教学案例入手,提出了情境优化、生活优化、操作优化的课堂优化策略,为践行课改理念提供参考。

[关键词]优化策略 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83

实施新课改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从过去的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种转变为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现从教学实例入手,谈谈对课堂优化策略的探索和思考。

一、优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的根本要素是探究的兴趣。数学新课标也反复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兴趣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热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设数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好奇心,从而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往往对量角器的内、外刻度认识模糊,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内外刻度呢?为此,我将学生非常熟悉的“翻线绳”游戏带到课堂:我先将线穿过量角器的中心,让一个学生拉住一根线,使其与刻度0重合,另一根线随意放在一端,量出1度角;接着让学生将线的一端与刻度0重合,从外刻度线拉出刻度为150度的角,再将线的一端与刻度0重合,从内刻度线拉出刻度为30度的角;而后,我用线拉出了一个角度,刻度指向30和150,让学生思考:你怎么判断这个角是多少度?标准是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分析,立刻发现了外圈和内圈刻度的区别,体会到量角的关键是要认清角的一条边与哪一圈的刻度线重合。接着,我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将线穿过量角器,双方互相拉出角来,一边测量一边验证,学生很快掌握了测量的方法,有效突破了难点。

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的方法,并找到了规律所在,使得数学课堂精彩纷呈,活泼灵动。

二、优化生活,增强数学体验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本质是从生活经验嫁接而来的。教师要将教材内容和生活挂钩,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以此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按比例分配”时,我将学生经常都会喝的橙汁饮料拿出来,让学生观察:想一想,这里的橙汁含量是多少?这表示什么意思?而后再拿出一盒早餐奶让学生观察:牛奶与纯净水的比是多少?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对于这些自己熟悉的生活问题非常乐于探究。接着,我出示两种不同品牌橙汁标签中糖分的含量,让学生进行思考:你怎么知道哪个橙汁更甜呢?学生发现,有的橙汁和水的比是8∶3,有的比是7∶2,比值前面的数虽然大,但未必橙汁的含量就高,学生认识到,要知道哪个橙汁更甜,需要综合考察橙汁和水的比值,不能仅仅只看一个方面。由此,学生也有效把握了比例中的两个要素,深刻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体会到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但学到了比例知识,而且增强了数学体验,由此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三、优化操作,提升思维向度

操作是思维的花朵。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向度基本集中在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较差。因而,教师要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优化操作活动,让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从直观化、形象化的数学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由此克服概念教学的抽象性,促进知识的内化,让数学课堂生动活泼。

例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学完了几分之一的概念之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对这一分数概念的内化,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运用学具,创造出一个几分之一出来,看看谁造出来的几分之一最多。学生立刻从手头的纸张、直尺、画笔等着手:有的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2次、3次、4次,由此得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有的用画笔画出一幅圆,并平分为八份、九份、十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得到八分之一,九分之一,十分之一;也有学生提出只要能将一张纸平均分成无数份,就能得到无数个几分之一。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还有学生发现,将一张纸对折,其中的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二是一样大的,因为将纸平分为8份,其中的2份能够看作是一大份,8份就是4大份。

经过判断和分析,学生经历了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不仅有了直观感受,而且提升了思维的向度,逐步实现了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大胆创新,更需要优化教学策略,突破传统束缚。只有教师勇于尝试,突破原有的模式,才能让数学课堂活泼多彩,才能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数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责编 金 铃)

上一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下一篇:顺应学生思维,让数学课堂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