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05-07 04:33:28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大量增加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现结合自己近年的教学工作,谈一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一、随机运用简笔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幅合适、精妙的简笔画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简笔画功底。比如,在学习“天气”时,笔者就用上了简笔画,把气象符号画在了黑板上。虽然不能说十分精妙,但学生马上有了参与的意识,引起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回忆。笔者边画边问:“What’s the weather?How’s the weather?”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争相表达,甚至边画边说。

二、有效利用手势、表情和体态语言,引起学生兴趣

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一个鼓励、肯定的眼神,会让学生有成功感、满足感。学生出现状况时,一个挑眉的动作,升高的语调,拍一下他们的肩膀,无不传递着信息,让小插曲化为无形。如一位同学在笔者讲课时走神,低下头看别的,笔者没有大声喝斥,而是过去轻轻地拍了他一下,他马上不好意思地咧了咧嘴,端正地做好了。这样既纠正了他的错误,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主动自我纠错。同时在介绍课文时,这些也用得上。比如,在介绍“现在进行”时,笔者摆出了游泳、唱歌、跳舞、打电话等动作,问学生:“What am I doing?”学生被笔者的动作吸引,争相回答:“You are swimming.You are singing.”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在训练时,学生也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说话,兴趣盎然,既联系了句型,也更好地体会了进行时态的意义。

三、利用“名人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Who is your favourite star?”这些句型时,在学生互相提问的基础上,笔者又为他们设置了一些他们喜欢的名人,像周杰伦、成龙、林心如、姚明、刘翔、赵薇、科比等明星的出生地、日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句型,他们讨论得异常热烈,几乎每个人都热切地参加。同样在学习描述人的外貌时,“What does she/he look like?”这个句型,笔者同样列出了这些明星。He is tall and thin.She is medium build. She has long curly hair.对他们的偶像,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因此作为教师,了解一些潮流,紧跟时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巧妙地运用一些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更学习他们的一些文化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中国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讲到“饮食”时,笔者给他们讲法国统治者为显示其与英国农民不同,给一种东西起了两个名字Pig-Pork,Cow-Beef。讲到“天气”时,笔者问学生“rain cats and dogs”是什么意思?告诉他们这和猫和狗没有关系,而是“下大雨”的意思。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力也格外集中。

五、联系学生实际,培养交际能力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而口头讨论一些与他们无关的事,他们会觉得无趣而不去参加讨论,因此平时教材安排的对话往往都与他们日常生活有关。同时,笔者还为他们设置一些话题。比如,讲到“现在进行时”,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night?What are you doing now?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两种时态的了解。

六、利用谚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有很多的古谚俗语,英语文化里同样有很多习语。在介绍单词时,若能有效地加入几个这样的句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他们对单词的理解。如讲到“study”时,词不离句,笔者告诉学生:“study,study, once more study.”(学习,学习,再学习。)讲到“success”时,笔者告诉学生:“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学生熟识的句子用英语说出来,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掌握、识记。因此,教师多了解一些英语谚语并在课堂上穿插使用,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课堂点缀。

七、利用比较归类法,理清脉络,降低学习难度,保持学习兴趣

随着知识点的加深,许多词有不同的用法,而许多不同的词又有类似的用法,学生会产生迷惑,这时就要由教师把这些点归类,将知识对比呈现给学生,或引导学生对比,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样学生才不会有迷惑的感觉。如在学习“be from”和“come from”时,两个词组都有“来自”的意思,如何来区别运用呢?笔者把一组句子板书在黑板上:She is from Japan.She comes from Japan./I am from China.I come from China.要求学生进行句型转换,大部分学生能做对,然后引导他们比较。同样在学习“kind of”时,笔者把近似词组“kind of,a kind of,kinds of”都列在黑板上,“kind”是种类的意思,但词组意思差别很大。最后让学生造句加填词练习,学生印象深刻,对比记忆效果好。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上一篇:让小学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下一篇:浅论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