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有权实施人身扣留吗?

时间:2022-05-06 11:01:44

海关有权实施人身扣留吗?

2006年9月20日,旅客张某乘坐晚班飞机由泰国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她选择走无申报通道过关。当班海关关员将其截停,询问其是否有需要申报的物品。张某表示自己去泰国是旅游,未携带任何需要申报的物品进境。旅检关员随即对其行李物品进行了检查,发现一瓶洋酒,且性状可疑:酒液中混杂着其他物质并呈分离状态。凭以往查获过在酒瓶中夹藏液状可卡因的经验,旅检关员对这瓶酒产生了怀疑,遂在现场初步对酒液进行了检验,由于根据检验结果无法明确判断是否含有可卡因,需送交北京市公安局检测中心进行进一步化验检测,旅检部门将该案移交缉私局。由于当时已近午夜,送交北京市检测中心化验需待次日上午,经首都机场海关关长批准,当晚11时15分,首都机场海关制发《扣留决定书》,对张某实施扣留,并告知其享有的救济权利。张某情绪激动,表示了极大的不满,拒绝在《扣留决定书》上签字。缉私局有关工作人员在注明这一情况后,将其送入扣留室,并通知了张某家属。次日上午9时许,北京市公安局检测中心检测排除了酒液中含有可卡因的可能。得到这一检测结果,首都机场海关立即于当日9时20分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解除扣留走私犯罪嫌疑人决定书》,解除了对张某的扣留。

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情况

2006年9月25日,张某向北京海关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并附带行政赔偿请求。张某提出,其未携带任何违禁物品或者应当向海关申报的物品正常通关,却遭到海关违法实施人身扣留长达近10个小时,给其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化验的结果也证明机场海关对其实施的扣留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极其错误的,因此,张某请求复议机关确认机场海关对其实施的扣留行为违法,并责令机场海关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万元整。复议机关经审查认定,张某通关时随身行李中携带的洋酒酒液确有异样,经旅检关员现场对酒液进行的初步化验未能排除含的可能,因此,也未能排除张某走私嫌疑,由此,机场海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六条第四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对其实施人身扣留的行为是合法的。另复议查明首都机场海关实施该扣留行为程序合法。据此,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同时做出不予行政赔偿的决定。

法律提示

对人身实施扣留是《海关法》赋予海关的一项执法权力,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六条第四项规定:“在海关监管区和海关附近沿海沿边规定地区……对有走私犯罪嫌疑的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和走私犯罪嫌疑人,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可以扣留……”从本质上说,人身扣留是一种短时间内暂时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而人身自由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对其进行限制,是非不得已而不可采取的。因此,法律及行政法规对这种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规定了非常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并且,对实施的主体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除公安、司法机关以外,国家行政机关中唯有海关拥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力。

什么情况下海关可以实施人身扣留?

根据海关法的规定,海关只能对违反海关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走私犯罪嫌疑人,才能依法实施人身扣留。具体地说,海关工作人员在海关监管区和海关附近沿海沿边规定地区,发现有涉嫌走私犯罪行为的,经当场查问、检查,可以对走私犯罪嫌疑人实施扣留。那么,哪些行为涉嫌走私犯罪呢?

实施走私行为,且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

这里所谓的“走私行为”,是海关法体系中一个特定的概念,主要包括5种情形:

未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机关批准,从未设立海关的地点运输、携带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

经过设立海关的地点,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方式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

使用伪造、变造的手册、单证、印章、账册、电子数据或者以其他方式逃避海关监管,擅自将海关监管货物、物品、进境的境外运输工具,在境内销售的;

使用伪造、变造的手册、单证、印章、账册、电子数据或者以伪报加工贸易制成品单位耗料量等方式,致使海关监管货物、物品脱离监管的;

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方式逃避海关监管,擅自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海关监管货物、物品,运出区外的。

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另一种情况是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的,或者运输、收购、贩卖国家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数额较大,没有合法证明的;

这两种情况都是海关法规定的按走私行为论处的行为,它们虽然不具有典型的走私特征,但与走私行为联系密切,为走私货物、物品提供了销售、流通渠道,成为完成走私的一个重要环节。

与走私犯罪嫌疑人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

这一行为构成了走私行为的共犯,行为人根据事前与走私人共同商议的结果,为其进行走私活动提供方便。

如果行为人有实施上述行为的嫌疑,那么海关工作人员就有可能依法对其实施扣留。但是如果经过当场查问、检查,已经排除当事人走私犯罪嫌疑,当事人所涉案件已经作为刑事案件立案,或者有证据证明当事人患有精神病、急性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则不适用扣留。

海关实施扣留有没有时间限制?

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强制措施,扣留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的,一般不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48小时。这一时限是从走私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扣留走私犯罪嫌疑人决定书》(以下简称《扣留决定书》)上签字或者捺指印之时起算,到被海关解除扣留之时为止。但是海关工作人员将走私犯罪嫌疑人带至海关所用路途时间不计入扣留时间。

海关在实施扣留的24小时内如果发现一些特殊的情况,可以对走私犯罪嫌疑人延长扣留时间。如:拒不配合海关调查,陈述的事实与海关掌握的走私违法犯罪事实明显不一致;经调查发现走私行为具有连续性或者有团伙走私犯罪嫌疑;经多名证人指证,仍拒不陈述走私犯罪行为;有隐匿、转移、伪造、毁灭其走私犯罪证据或者串供可能;未提供真实姓名、住址、单位,身份不明等。

对已经排除走私犯罪嫌疑,或者扣留期限、延长扣留期限届满的,海关应当及时解除扣留。

海关实施扣留应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程序的价值不仅在于规范执法,更重要的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遵循合理而适当的程序,既能有效防止执法权的滥用,又能充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实现执法公正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海关实施扣留做出了非常严格而细致的程序性规定。

需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

由于扣留是对当事人人身权利产生重大影响的强制措施,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法律和行政法规特别为扣留设置了这一较高层级的审批程序。一般来说,海关实施人身扣留,在《扣留决定书》上都应该有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的签字。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当场对走私犯罪嫌疑人实施扣留的,应当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口头批准,并在返回海关后4个小时内补办手续。

海关应制发《扣留决定书》

制发扣留决定书是实施扣留的必经程序,这一程序的设计是为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扣留决定书》除应当注明扣留起始时间,并由被扣留人签字或者捺指印以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明文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救济权利:如不服扣留决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可自扣留决定书送达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海关(海关总署)申请行政复议,或自扣留决定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实施扣留海关所在地或被扣留人所在地人民法院。

海关实施扣留不可单人执行

实施扣留时,应当由2名以上海关工作人员执行,出示查缉证并且告知被扣留人享有的救济权利。当事人有权拒绝无查缉证人员的扣留。

通知家属或单位

这一程序主要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当事人被扣留以后,人身自由受限,为了消除其家属和单位不必要的担心,海关应立即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并作好记录。此外,如果被扣留人的家属为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因海关实施扣留而使被扣留人的家属无人照顾的,海关应当通知其亲友予以照顾或者采取其他适当办法妥善安排,并且将安排情况及时告知被扣留人。

延长扣留需另行制发延长扣留的决定书

如前文介绍,有些情况下,海关发现有必要将被扣留时间从24小时延长至48小时。对这样的被扣留人,在实施扣留的24小时届满之前,必须请示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向其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延长扣留走私犯罪嫌疑人期限决定书》。由被扣留人在《延长扣留决定书》上签名或者捺指印。

解除扣留

对被扣留人解除扣留的,海关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解除扣留走私犯罪嫌疑人决定书》,并注明解除扣留时间,由被扣留人在《解除扣留决定书》上签名或者捺指印。

背景资料

人身扣留对公民最为宝贵的权利之一――人身自由做出一定的限制,是相对严厉的行政强制措施。《海关法》将实施人身扣留这一执法权赋予海关,既体现了国家打击走私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国家对于海关这支执法队伍的信任。

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人身扣留规定》正式颁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依据《海关法》制定出台的既符合海关办案实际,能够保证海关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又能充分体现法律以人为本,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海关扣留规定。它对海关实施人身扣留的适用对象和时限、审批和执行程序、扣留室设置和管理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上一篇:展会营销开启国外市场 下一篇:报关单“特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