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变形缝的构造

时间:2022-05-06 10:59:33

浅谈建筑变形缝的构造

【摘要】建设工程中,大量设缝的建筑物因变形缝的施工方法错误、施工质量控制不严等原因导致建筑物交付使用后短时间内就出现渗漏的现象或者是其他问题,因此本文就建筑变形缝的构造做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变形缝设置构造

中图分类号:TU19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大型建筑、高低错层建筑以及异型建筑大量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各类变形缝。这些变形缝的施工质量控制已成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变形缝概述

为了避免建筑物由于过长而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及荷载不同、地基承载能力不均、地震区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等因素致使建筑构件内部发生裂缝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建筑物分为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变形。变形缝的按其功能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下面分别讨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在设计和施工中的规范要求与注意事项。

1、伸缩缝

伸缩缝也叫温度缝,作用是将过长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长度较短的单元来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破坏。为使伸缩缝两侧的建筑物能自由伸缩,须将基础项面以上的地面、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完全断开,埋于地面以下的基础因受温度影响小而无需断开。伸缩缝设置间距及缝宽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已有明确的规定。

2、沉降缝

当建筑物建造在土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时,建筑物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导致它的某些薄弱部位发生错动、开裂。为此,在适当位置宜设置垂直缝隙,把它划分为若干个刚度(即整体性)较好的单元。使相邻各单元可以自由沉降这种缝称为沉降缝。它与伸缩缝不同处在于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在构造上完全断开。沉降缝的宽度随地基状况和建筑物高度不同而不同,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构造基本相同,但调节片的作法必须保证两个独立单元自由沉降。由于沉降缝沿基础断开,故基础沉降缝需另行处理常见的有悬挑式和双墙式两种。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7.3.2条,建筑物下列部位宜设沉降缝:

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高度或荷载差异处;

3)长宽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适当部位;

4)地基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分期建造房屋的分界处。

3、防震缝

防震缝的设置是将体形复杂、结构不规则的建筑物划分成为体形简单、结构规则的独立单元,以利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缝是从基础面以上沿建筑物全高设置,缝的两侧应采用双墙、双柱。伸缩缝与防震缝均是从基础顶面以上开始设置,而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开始设置,并贯通建筑物的全高,这样方能使沉降缝两侧的建筑物成为独立单元,使它们在竖直方向可以自由沉降。我们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一般没有独立考虑设置防震缝,通常是与伸缩缝、沉降缝协同考虑的,因此沉降缝的设置,在缝的宽度有保证的情况下,它能同时起到伸缩缝与防震缝的作用,即可以使三缝合一,但伸缩缝和防震缝是绝对不能替代沉降缝的。

二、建筑变形缝设置分析

1、双墙做法

即缝两侧均为承重墙,其基础做法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采用偏心式基础。这种方式多用于一般荷载较轻、层数不高的砖混结构中,它要求地基土承载力比较高,这样基础断面尺寸不是很大,基础适度的偏心不致影响整改结构。在保证缝宽尺寸的情况下,底层部分基础偏心层可能大一些,因为其基础断面尺寸相对要小一些,使两侧基础偏心都较合理可行。

2)墩式基础。也称互相跨越的基础。这种做法必须设置基础梁,采用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比较复杂。首先要把基础梁的位置、宽跨数、跨度确定下来,然后根据墙体传下来的荷载把梁的弯矩、剪力计算出来,再根据剪力的大小与地基土承载力来确定各个墩的尺寸,墩与墩之间完全分开,如果有必要各墩还应配筋。这种方法多用于偏心基础不能满足的砖混结构和一边砖混,一边为框架的混合结构形式。

2、简支做法

即将两个独立单元建筑拉开一段距离,利用间支构件连接两边,来满足沉降要求。这种方式适用于在两个建筑物间做连廊。设计、施工均比较简单易行。

3、钢筋混凝土后浇带

这是近年来开始运用的一中方法,该法也起到变形缝的作用,其用于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的建筑中,后浇带就是在主楼与裙楼间在低层部位人为地留出一道约1m宽的缝,待主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主楼处沉降已基本完成,方可将后浇带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浇注。主楼越高,沉降完成的越好,越宜采用后浇带。

现代建筑中,变形缝依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并须符合设计规范规定,其采用的构造处理方法和材料应根据其部位和需要分别达到盖缝、防水、防火、保温等方面的要求,并保证缝两侧的建筑构件能自由位移而不受阻碍、不被损坏。

三、变形缝构造

所选择的盖缝板的形式必须能够符合所属变形缝类别的变形需要;所选择的盖缝板的材料及构造方式必须能够符合变形缝所在部位的其它功能需要,如防水、防火、美观等。在变形缝内部应当用具有自防水功能的柔性材料来塞缝,例如挤塑型聚苯板、沥青麻丝、橡胶条等,以防止热桥的产生。

1、楼地层变形缝

楼地层变形缝的位置和宽度应与墙体变形缝一致。其构造特点为方便行走、防火和防止灰尘下落,卫生间等有水环境还应考虑防水处理。楼地层的变形缝内常填塞具有弹性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或橡胶塑料类调节片。上铺与地面材料相同的活动盖板、金属板或橡胶片等。顶棚变形缝可用木板、金属板或其它吊顶材料覆盖,但构造上应注意不能影响结构的变形;若是沉降缝,则应将盖板固定于沉降较大的一侧。

2、屋顶变形缝

屋顶变形缝在构造上主要应解决好防水、保温等问题。屋顶变形缝一般设于建筑物的高低错落处。缝口用镀锌铁皮、铝板、或砼板覆盖。盖板的形式和构造应满足两侧结构自由变形的要求。寒冷地区为了加强变形缝处的保温,缝中填沥青麻丝、岩棉、泡沫塑料等保温材料。

高低变形缝的一边为立墙(高层),另一侧为屋面。这时屋面防水层如为卷材时,卷材应钉压在高层立墙上,并向缝中下凹,上部采用合成高分子卷材一边钉压在高层立墙上,一边直接粘到屋面防水层上,同时在表面用金属板单边固定予以保护。如屋面为涂膜防水层时,也应采用与卷材防水层相同的处理方法,并做好涂膜防水层与合成高分子卷材的搭接。

等高变形缝的高出屋面变形缝或双天沟变形缝,防水层均应做到高出屋面矮墙或天沟侧壁的顶面,然后在上部用合成高分子卷材覆盖,卷材中间下凹到变形缝内20~30mm,在凹槽内垫聚乙泡沫条,两边与屋面上翻的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少于100mm,然后再在顶部铺一层合成高分子卷材,两边应覆盖住前一层合成高分子卷材的搭接缝;上部再用细石混凝土或不锈钢盖板盖压。

3、基础变形缝

常见的沉降缝处基础的处理方案有双墙基础方案、单墙基础方案交叉式、和悬挑式几种。

1)双墙基础方案

双墙双条形基础且地面以上独立的结构单元都有封闭连续的纵横墙,结构空间刚度大,但基础偏心受力,并在沉降时相互影响。

2)设双墙挑梁基础:特点是保证一侧墙下条形基础正常受压,另一侧采用纵向墙悬挑梁,梁上架设横向托墙梁,再做横墙。这种方案适合于基础埋深相差较大或新旧建筑相毗邻的情况。

3)单墙基础方案

单墙基础方案也叫挑梁式方案,即两侧墙体均为正常均匀受压条形基础。两基础之间互不影响,用上部结构出挑来实现变形缝的要求宽度。这种方案适合于新旧建筑相毗连的情况。处理时应注意旧建筑与新建筑的沉降不同对楼地面标高的影响,一般要计算新建筑的预计沉降量。

结论

目前,在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和联合工业厂房的规模越来越大,按相关规范规定,建筑均应设置变形缝,本文对变形缝的构造的分析和阐述,以期对建筑物的构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付海波.浅谈建筑物变形缝的种类及设置方法[J]. 科技传播. 2010(24)

[2] 杨永丽.隔震建筑中的建筑构造处理[J]. 甘肃科技纵横. 2010(04)

[3] 黄满荣.建筑物变形缝的探讨[J]. 民营科技. 2009(01)

上一篇:探讨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综合技术 下一篇:氯碱生产过程中节能措施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