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们的学生

时间:2022-05-06 10:20:21

认识我们的学生

摘 要 我们正在开展“心灵直通车”自我教育实验,要求必须认识我们的学生,了解其心理特征,遵循教育一些基本原则,然后采取一些基本措施。

关键词 自我教育 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通过阅读,笔者了解到历史上一些名人,在学生时代的一些情况: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六岁入学,常被留在学校,不准回家。老师责骂他说:“笨头笨脑的孩子。”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校长一讲起劣等生,总少不了点他的名。由于学习不好,同学们看不起他,有时竟遭到一些高傲学生的欺辱和毒打。

一生中平均每十五天就有一种新发明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八岁才入学,由于听不清老师讲话,理解能力很差,老师说他:“是不折不扣的糊涂虫”,最后被迫辍学,由他的母亲担当起教育他的责任。

科学家富兰克林,八岁入文法学校,升三年级时转入写算学校,在这个学校,他字倒写得不错,可算术总是不行,不得已被迫辍学。大家知道,富兰克林以后走的完全是一条自学成材的道路。

被誉为近代医学之父的巴斯德,小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并不突出,他的老师喜欢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从中选出一名拔尖学生带着大家朗读。小巴斯德很想充当这样一个角色,但始终没有当上。一八四二年他考取了高等师范学校,在二十二名被录取的学生中,他是第十五名,成绩也不出众。

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里・居里,和妻子一道发现了铀元素,但他在学校时的成绩很差,被人称为“笨蛋”。他的父亲很担心,学校让他暂时退学,聘请家庭教师帮助他自学。

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谁都承认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可是你曾想到过吗?在他大学毕业证上都是这样的评语:“该人学习中等,不擅长哲学”。他的老师绝不会想到,正是这个“不擅长哲学”的学生,后来却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师。

今天,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身上有哪一些特征呢?

第一,缺乏强烈的学习需求。决定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成功地进行学习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学生要有学习的需求,这表现为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等。二是学生要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技巧,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前一个因素叫“愿意学习”,后一个因素叫“学会学习”。两者之中,前一个因素是前提、是基础,只有“愿意学习”,才能“学会学习”。许多后进生厌恶学习、惧怕学习,一抓书本就头疼,一进课堂就打瞌睡,甚至逃学外流,就反映了他们内心缺乏学习的需求。主要又是教学满堂灌造成的。这时,作为教师要想成功地转化后进生,首先开始要彼此建立感情和信任;其次找准问题,逐一对症下药,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再次才是功课上的补课。这里详细说一说如何在功课上让后进生有进步,开始时着眼于“准”而不在于“多”,重在启发他“开窍”,不强求死记知识。

第二,道德无知,是非判断能力差。一个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认识的发展;二是道德行为的发展。道德认识的发展是道德行为发展的前提。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中,在初中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自尊心损伤,情感受到破坏。从知到行并不是直线运动,而有复杂的心理因素,其中道德情感,个人自尊心就是由知到行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有的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些言不由衷的检查呀,表达呀,决心呀,都是抄来的现成话,是老师平时灌给他们的道德信条,这些道德信条并没有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因而也没有在他们心灵上扎根。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育不是把一些道德信条硬灌给学生可以奏效的,还必须经过他自己的一番情感的“内化”过程。这就是道德情感的作用。

第四,对抗、害怕,逆反心理暴露无遗。后进生在家庭、学校受到各方面遭遇后,他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一般是冷漠的,疏远的,甚至是对抗的。学生一旦变得落后,人们便看不起他,人们越看不起他,他便越落后。这样就使学生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境地。于是,他们的孤独感产生了,这时学校或其它学校的“难兄难弟”拉拢他们就很容易抱成团,结成伙。又由于他们到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激起了他们心中的反抗情绪,一有机会就要在学校滋事,惹事生非,表现出极大的破坏性。

学校一般强调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学生,但如果教师向家长“告状”,却是一件很不妥当的事,所以,要注意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教师一旦发现了他的种种对立情绪,逆反心理,就要以极大的关怀,首先帮助他消除逆反心理,对抗情绪,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意志薄弱。意志薄弱的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尽管他们头脑中有某些正确的观念,但不能用这些正确的观念去战胜自己不合理的个人欲望,所以常常产生不合学校规矩的行为。

意志薄弱的学生,常沾染一些坏习惯,他们也知道这些习惯是不好,但改起来十分困难,他们的有些坏习惯改正了,过了不久,旧病复发。意志薄弱的学生,学习很难专心,上课时心猿意马,东张西望,经常搞小动作,很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吸引――开小差。意志薄弱的学生还表现在爱冲动、任性、爱甩脾气、自由行动,很难受纪律约束,常违纪。这类学生,多半是家庭条件较好,多半是独生子女,多半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这类学生,教师一定要胸中有“教育计划”,从闪光点开始,周密实施教育计划,抓住教育契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按预定的目标实施你的教育。

这类学生要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这类学生,应该把严格要求和积极鼓励结合起来,应该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实施爱的教育,才有转化的希望,否则教育苍白无力。

当我们研究每个后进生的“小环境”时,就会发现这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它存在着真、善、美同假、恶、丑的冲突,存在着正确和错误的斗争,存在着前进和后退的较量。我们当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我们善于组织、利用和发扬那些正面的力量,抵制、克服、消除那些不好的反面力量,让学生在充满正气、丰富多采的生活中成长。教师的组织才能和教育艺术也正在这里。

对后进生的转化,就是要善于激发,启发学生自己的自觉能动性上。在德育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日记不失一个好方法,既简便,又便于操作;在智育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体育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以至大学,有一条非常明显的发展规律,即自学能力越强,自我教育能力越强,其依赖性就越小,所不同的是,在合理的教育条件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比较快,而在不合理的教育条件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比较缓慢。就学生个体而言,有的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得很快,有的学生则发展缓慢。如果他最终也不能获得这种能力,那他就不可能获得独立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这样的学生就是学校制造出来的“废品”。因此,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的最终成果也是要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上一篇:论中学生学习鲁迅的意义 下一篇:浅谈孩子的教育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