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体态语言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时间:2022-05-06 09:52:55

注重课堂体态语言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以传播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对于言语行为(口头语言、板书、板画),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教师们对人类言语行为之外的另一个重要信息传播渠道――体态语言的研究,就薄弱得多了。

本文拟就语文教师的体态语言的运用和要求作一些介绍,对加强语文教师的体态语言修养进行一些探讨,企望通过注重课堂体态语言,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关于体态语言

语文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否还需要运用自己的体态(表情、手势和姿态)来补充、加强有声语言呢?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已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肯定的答复。语文教师不仅用思想和逻辑谈话,还用形象和激越的情感谈话。这种谈话有时可以使学生完全卷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去,往往会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谈话总是伴随着他的体态发出来的。教师需要借助面部表情、手势和姿态加强自己谈话的感情,学生也需要调动视听等多种感观的积极性来加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情动于中亦形于体,声与体互为补充,互为依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语文教师赖以表情达意的依据。从接受信息来说,调动了视听两个感官活动,调动了大脑两个半球参加工作,获得的印象自然要明晰和准确得多。同志在他的《教授法》中把“以姿态助说话”单独列为一项,足见姿态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体态语言或称非语言交际,在人类社会的交际活动中,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交际的时候“常常动用了语言和非语言这两种工具”。体态语言一般都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发出的,它起了辅助和加强有声语言的作用。有时也可以单独表达不同的信息,代替同义的有声语言。无论是点头或瞬间的眼神闪动,这些“无声的静姿”和“无声的动姿”都同对方发生着信息的交流。研究这些体态语言,充分发挥它辅助和加强有声语言的职能,无疑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

二、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师的体态自始至终都在跟学生发生信息交流。朗读中的高昂,提问中的微笑,预习时的巡视,无不是这样。这些体态语言同有声语言严密配合,达成默契,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的姿态和行动常常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变化。魏巍在回忆他童年时代的语文老师时,有一段感人的描述:“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作者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女教师和孩子的体态,写出了这种体态所流露的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之间的默契。女教师无声的“动姿”和有声而无固定语义的“笑”,不仅包含着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更包含着对孩子的无限的、温抚心灵的爱。难怪几十年过去了,作者还觉得这个感人至深的镜头是他“记忆中的珍宝之一”。教师体态语言的力量及其产生的效果有时甚至不是有声语言可以比拟的。

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有适当的体态语言的配合。开讲阶段的体态,要传达出新课文的魅力,尽快地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于漪老师擅长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她常常以别致、新颖的“导语”吸引学生。她的一位学生曾这样回忆:“老师讲《文天祥传》,尽管已过去十三年了,我仍记得。讲课一开始,老师就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不知怎的,同学们的情感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在低声吟诵,有的在默默思考,大家都不由得对这位身世飘零的民族英雄充满了无限同情,并急于想知道文天祥的全部故事。”诗句本身的含义固然使学生受到感动,而这里不可缺少的是于漪老师的体态:肃穆庄重的态度和表情,工工整整写板书的动作。缺少了后者,前者就不会产生那样的强烈的感人力量。仅仅是一个平常的书写动作和几个无声的文字,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下子激起了同学们的感情波涛。

讲读阶段教师以自己的语言和体态传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并体味其情趣。这时,教师要掌握课堂动态和当时的语境,才能对来自学生的信息作出恰当的反应。钱梦龙老师在讲读中曾用一种亲切的微微翘首的动作,以等待学生的答问。这个动作简练明晰,有提起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表示教师翘首以待。这时学生必须强制自己专注地看着教师的面部表情并认真地思考问题。有的语文教师在学生预习或复习时常常走下讲台来回巡视和指导,这既体现教师的热情关怀和严格要求,又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词语教学、句段教学中常常需要运用体态语言对有些词语如“长跑”、“请安”、“踝”等的解释,固然也可以用语言描述,但远不如用手势或姿态模拟那样形象和生动。《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将脖子扭几扭”的动作,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讥讽为“标致”,较难体会。如果讲到这儿能来一个形象的动作,就不仅能帮助学生领会,还会增添情趣。一些句、段不易理解,也可以借助表情和姿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先生念书“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来”,用体态表现就会使人感到栩栩如生。另外,体态语言也表现为出示教具的时间和方式。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按照特定的语境用语言和体态向学生发出消息,师生也常常都处于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之中。这时,教师的语言和体态就成为联系课文和学生思想感情的纽带,它引导学生飞向一个又一个的语文胜境。

三、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师体态语言的特殊要求

语文课内容的多样性、形象性及其感情特点,决定了对教师体态语言的特殊要求。从表情达意的需要来看,语文教师的体态语言应该尽可能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一)生动、简练,与有声语言的更完美的配合;(二)有丰富的“语汇”和多样的色彩;(三)符合美的标准。这三点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语文教师需要表达各个时代的各种不同的感情。不论有声语言多么富于表现力,在表达上还是嫌不够的。有了眼睛――这被称为“灵魂窗子”的最微妙的传情器官,有了面部表情、姿态和手势发出的各种特殊语言的配合,语文教师的有声语言都可以变成色彩绚丽的立体语言。有时一个无声的动姿或无声的静姿,也有点石成金之妙。一位同志在回忆他的老师、著名语言学家张世禄教授讲授古代汉语时写道:“他讲《鸿门宴》樊哙进帐后说的那段话像打机关枪一般一口气就讲了下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一句,威武极了,他说太史公讲项羽‘叱咤则风云色变,喑呜则山岳崩颓’时,圆瞪双眼,紧握拳头,语调铿锵。听得我们不觉也挺直了身子。”他还写道:“有一回,他解释《触龙说赵太后》中‘徐趋’这个词,自己放底了身子,双脚快步移动,认真地做了一个滑稽的老态龙钟的姿态。在大家的笑声中,他问:为什么‘徐’?(腿疼)为什么‘趋’?(表敬)接着又说:‘触龙腿上有风湿病关节炎,所以只有慢慢地快走’。”这是多么精彩的镜头,多么高超的教学艺术!张先生“圆瞪双眼”“紧握拳头”是增加力度,更好地表现项羽“力拔山兮气概世”的英雄气概。“徐趋”一词很难理解不易讲好,但张先生找到了解释这个词的最佳方案――体态模拟。张先生谈吐诙谐,动姿生动形象,情趣横溢。他的体态和语言水融,浑然一体。这一切都围绕一个目标:对学生动之以情,进而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语文课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体态语言有更丰富的“语汇”和多样的色彩。语文教师过多的使用缺乏表现力的习惯性动作,叫人感到单调无味。因此,尽量掌握和创造色彩多样的体态“语汇”,就显得非常必要。云南大学已故中文系主任、语文教育家刘尧民教授熟悉课堂教学,他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与精心设计的体态融为一体。他讲过一首明代民歌:“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生有。鹌鹑脉里寻豆腐,鹭鸶腿下劈精肉,蚊子腿内刮油脂,亏老先生下手!”刘老先生读时眼睛略现嘲笑、谴责的神情,到五至七句时用较高的调子念出,稍稍停顿后,他面带微笑,两眼平视,想象前面就是他说话的对象,放底了嗓音说出“亏老先生下手”这句话。真是画龙点睛!诗里洋溢着的辛辣讽刺和无情嘲笑跃然眼前。这时笑声震荡了整个教室,使看起来互相矛盾的内容和体态,在感情的回旋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体态美是心灵美的反映。语文教师的体态语言应该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标准。语文教师不仅应该成为语言美的模范,也应该成为体态美的表率。

体态的美既包含道德伦理的内容,又包含审美的内容,这些就构成一个人的审美风度。符合时代和民族传统的举止风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不可忽视的内容。语文教师的体态语言是不能够与他自己文雅的行为举止、表情风度相脱离的。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个真正的“导演兼演员”(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语)他的体态不应该只是模仿自然,而应该是真和美的结合。在课堂上,有的语文教师体态不美,少数教师不文明不礼貌的体态也仍然存在。一位教师上《最后一课》讲得激动时,竟然使出全身力量在黑板上写了“法兰西万岁”几个字,由于感情激动,以至身体重心偏移,失去稳定,出现了一个不协调的动作,同学笑了,课堂严肃的气氛也因此而被破坏。少数教师上课时将手揣在裤袋里,有的则衣冠不整、精神萎靡等等。体态语言既是语文教师的教态,又是语文教师传递信息的特殊媒介,应该让自己的体态语言建立在美的举止风度之上。体态语言的高低文野,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语文教师应该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屏除不礼貌的体态,自觉改掉那些该淘汰的习惯动作,扬长避短,主动锻炼自己,使自己的体态语言文雅而优美,帮助自己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使自己取得长足的发展。

(作者电话:13157226220)

上一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探... 下一篇:青光眼并白内障三联手术治疗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