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人力资源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时间:2022-05-06 09:37:38

浅谈高校人力资源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高校人力资源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现实情况,进而分析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高校人力资源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希望文章的研究对于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高就业率,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校外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0-0026-02

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民办高校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民办高校建设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尤其是对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是由湖南猎鹰实业有限公司创办的,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是步长集团投资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是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等。

对于民办高校本身来说,提高学生就业率,随机抽取了100家民办高校,对其进行调研。未办理校外实训基地的有6家,很多民办高校虽然为企业创办,但一家企业并不足以支撑所有专业实习,寻求合作企业,实行校企联办的居多,占了调研总体的58%。人力资源等管理类的专业,不同于理工科专业的实习,实训难度较大,学生去实训基地实习,多是以见习、打杂的方式出现,短期内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2 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不明显

根据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访谈,学生普遍对自己的专业理论能力很有自信,但实践技能欠缺,社会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和社会能力不被学生自身认可,且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这说明民办高校虽然在提供实习场所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但是学校的专业培养模式依然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阶段,并未通过建设实训基地给学校学生带来实践技能的提升,也间接表明企业并未给予实习生过多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在合作企业实习期间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与学生在实习中缺乏主动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的意识也有关联。

对公司的问卷调查也验证了上述观点。企业中有近半数企业认为毕业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沟通协作能力不强,认为“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的企业占到总体的31.63%,说明学校的课程设置还需要与合作企业更好的融合。当前,实训基地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并能够尽快适应职场环境,但从调查结果看来,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表示质疑。

2.2 实训基地管理有待改善

实训基地究竟是一种人才培养类型还是一个办学层次?校外实训基地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作为民办院校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应该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和考核学生的实训能力?对以上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实训质量。部分民办高校在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方面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实训基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十分有限。分散式的基地管理模式,使得人力资源专业的实践并没有常态化和规范化,资源没有实现科学配置,学校仅仅分配几个带教老师知道学生实习,学生填个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就草草了事,无法体现民办教育的特色,也影响对学生能力评估的准确性。

2.3 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近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部分民办高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仅仅是掌握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大方向,但没有对学生频率较高的就业地和合作企业进行必要的调研,没有形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专业教学体系。专业培养目标不变,但具体要求要有所转变,充分考虑企业的意见建议,合理的搭配课时、课程,才能让企业满意。也由此看到,民办高校为了减少培养成本和风险,缺乏一种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不能针对学生个体特征和企业对能力的要求进行培养,导致市场需求量大,但在学生所能就业的区域范围内,学生找不到工作。这就好比开车的时候基本方向正确,但由于不熟悉岔路口的出入路线,因而绕了远路、走了弯路。

3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 改进对策

3.1 健全人才培养目标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培养目标要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要与企业挂钩。这一点可效仿一些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曾提出“校企共同体”的培养模式,即以企业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二者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确定岗位要求、技能标准和岗位数量;以学校为主导,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活动取决于是否参与、支持,相互制衡。这种模式是对双主体模式的创新,起到提高企业参与建设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性的作用,有利于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学生在统一、明确、动态的培养目标下,能够更好的投入学习,没有后顾之忧。在微创新的双主体模式中确定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作为支点,企业、学校在跷跷板的两端,利益能够平衡的,达到学生利益最大化的,推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3.2 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

首先,要建立系统全面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规定校企双方的责任及相关责任人,在企业内部也要制定相关的带教老师。在有条件的高校和企业,可指定人资部门相关负责人负责从实训学生中挖掘人才,引入人才,如管理培训生计划。

同时,人力资源专业课教师要定期去企业参与实践,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的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等活动,促进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的结合,锻炼实践动手能力,获得更高的职业认证资格。学校的实训带教老师需由专业素质过硬,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与企业关系良好的教师担任。

3.3 完善人力资源课程设置

不仅仅是学生去实训基地实习就可以完成,要想真正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要想有更好的合作企业,必须从校内发力,了解企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岗位要求对应、与企业需求对接,能够弥补学生在专业学习、适应职场环境中的不足。课程体系的建设要能够符合岗位标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文化、绩效管理都是企业比较关注的热点,就拿企业文化来说,与企业CI设计息息相关,需要与设计部门的合作。企业经营管理中,跨部门、跨专业的合作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可以将商业模式引入教学当中来。具体做法如下:以班级或系为单位成立若干设计小团队,每次的团队由老师随机分配,每个团队细分为薪酬、绩效、招聘等岗位,甚至是跨专业的团队合作。由老师给出主题,限时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交流讨论,团队撰写实践报告,分析此次创作的优势和不足,以这种模拟人力资源部门的强迫式培养方式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成军,吴仁艳,潘卫明.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运行的现状 及对策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 全桂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时代教 育(教育教学),2011,(2).

[3] 张玉兰,赵圣祥.民办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教师,2015,(10).

[4] 赵晖.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理论导报,

上一篇: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下一篇:机房一体化综合监控系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