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06 06:56:51

浅析高职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高职教育完善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式,对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和提升专门性技术人才的素质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高职教育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高职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高职教育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209-01

1 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各行各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由对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这种高素质人力资源需要通过高职教育来提供。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在人才需求上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企业培训,高职院校正是面向地方需要,多层次、多样化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的教育机构。另外,在推进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没有受过更多教育,缺乏必要的技术,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通过高职教育使他们转化为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可见,高职教育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生源基地,对我国的技术型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2.1 社会认可度不高

在当今社会中,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普遍不高。种种现象表明:就国家社会而言,高职是次等教育。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相对较低,使得家长和学生产生“低分学生进高职”的心理,让孩子上高职是种很无奈的选择;就用人单位而言,高职毕业生是锅“夹生饭”,加之传统的等级制度和身份观念使大众对高职低眼相看。尽管有些企业提出高薪聘用“高级技工”,但从多方面来看,技术工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还是偏低,相比较收入也是偏少,这使得高职更不被人们所看好。另外,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无论是在高职教育的宏观外部环境优化上,还是在高职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统筹政策制定实施上,亦或是在协调高职与各相关企业和行业的互动联系上都显得力度不够、投入不足、认识不到位。一言以蔽之,就是高职在现实中遭遇到了认可却不认同的命运。

2.2 政府主导仍需强化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主体是由“三改一补”而来,本身就先天不足。由于高职多年形成的一些老问题,导致出现“缺粮断奶”的现象,比如占地少、规模小、办学条件简陋和没有明显的专业特色等等,以上这些问题仅仅通过高职院校自身来改善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面对高职的特殊性,高职与相关部门、有关行业和企业方面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各高职院校被迫各自为政,单纯依靠教育内部资源,放弃全社会尤其是行业、企业的力量,造成产学研结合难以落到实处,自然也就形成不了教育合力与规模,无法最大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与功效。因此,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任何一个行业、部门等都不能替代的。

2.3 学校定位鲜有特色

绝大多数高职在办学定位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从社会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人的发展需求出发,带有明显的功利性,造成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技能培养,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教育功能单一化;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把教学要求和追求目标偏重于保少数学生的“专升本”上,使高职生一定程度上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预备生;高职要设精品专业,要创重点品牌,就不能回避实训基地的问题,就不能不涉及高职的产学研结合问题。可恰恰这方面是高职的痛处,实训基地条件差,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双师型”师资缺乏,这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必须面对且待解决的。

3 高职教育现状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转变观念,加强对高职教育的认可

政府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主导者、监管者和领导者,首先,应采取一定措施,通过调查分析,并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进行比较,增强其对发展高职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对高职院校教育的财政投入,建立完善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增强高职院校的吸引力。其次,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学习职业技术的实惠,纠正其轻视高职院校的偏见,提高子女上高职院校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加大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实习基地的力度,达到资源共享,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3.2 以人为本,加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

一方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再者,优化师资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如高学历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等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与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3.3 校企结合,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

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务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也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即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深化产学合作,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化水平,促进高职教育资源向优势院校集中,实现“产学合作、校企共赢”这一目标,进而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

4 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结合,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错位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1):39.

[2] 邓小妮,熊正安.对高职教育“职业属性”认识的反思与批判―― 兼论高等职业教育合理定位过程中的主体局限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6(4):23-25.

[3] 李佑成,马洪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20-23.

[4] 胡秀锦,马树超.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6(12S):8-11.

上一篇:如何加强飞行学员管理能力的培养探讨 下一篇:对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