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乌无水港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5-06 06:34:01

关于义乌无水港发展的思考

【摘 要】义乌市根据本地实际着力发展无水港,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扎实平台。义乌无水港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对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义乌无水港;发展历程;启示

无水港又称陆港、子港、内陆港、干港等,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检、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义乌无水港为义乌小商品走向全世界提供了最便捷的出海口,使义乌的小商品出口贸易以其独有的风姿更多地展现在世界市场上。

一、联托运奠定了义乌无水港发展基础

义乌的物流体系是随着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80 年代,义乌当时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的商家又无力自己完成,普通的邮局寄递又满足不了要求,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商界里,如何使物流顺畅、高速、有效地运转,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联托运机构应运而生。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义乌物流联托运起到了奠基作用。义乌物流联托运从1985年萌芽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应该说义乌市场有今天的成就,义乌的联托运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义乌在管理联托运运行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线点有偿使用上开了全国先河,解决了场站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问题,义乌的“定路线经营,门槛式开放,登记式办理,动态化考核”成为全国当时联托运行业的管理样板。

义乌联托运当时之所以领全国,主要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价格优势。对联托运来说,无需购买相关物流设备就提高了汽车积载利用率,加之本地与外地的托运网点一般都有合作关系,避免空载而归,这些都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二是速度优势。由于货物相对集中,头天晚上托运第二天上午就能到达。三是网络优势。义乌物流网络遍布国内,货物可以直达全国90%以上地级市,基本构建了以小商品市场为集散中心的巨大物流网络。

但是,一些瓶颈问题也阻碍了义乌联托运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托运处数量剧增,大多不进规范场站,给行业管理和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场地不够使用,不能满足外运量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三是仓储业整体水平低,层次低,社会化程度低,分布于市场周围民间用房,既不便于优化配置资源,也阻碍了仓储业本身的发展;四是托运处规模小,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基本上是手工操作,运作效率低,同一场站的不同经营主体相互排斥,信息隔绝,市场信息共享能力低,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市场。正因如此,新的物流组织形式——无水港的出现就不可避免。

二、义乌无水港的两次飞跃

义乌无水港发展经历了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和义乌港的两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

2002年9月义乌国际物流中心成立,标志着义乌无水港的诞生。该中心位于义乌市机场路北侧,占地450亩,总投资2.5亿元,按“陆路口岸”功能设计,分办公区、集装箱堆场区(包括海关查验、检验检疫区)、仓储区、商务服务区,是一个功能较为齐全的国际物流公共平台。

义乌国际物流中心设计年集装箱处理能力为10万标准箱,配备了集装箱重箱正面吊机、空箱堆高机、电子地磅,内设海关报关、检验检疫报检大厅、配套监管仓库、查验场地、检验检疫场,公用型保税仓库,拥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等,具备了口岸的基本功能。该中心的目标是立足义乌,辐射浙中,实现与上海、宁波港口直通,使出口小商品,在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即可享受到“口岸”同样地通关待遇,以实现“大通关”提出的直通式服务,达到安全高效、精确快捷、降低成本。中心的建立为义乌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物流服务平台,促进了义乌乃至浙中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物流发展。

由于义乌物流业发展快速,义乌国际物流中心的局限也日益明显。一是物流站场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义乌全市集装箱作业量远远超过国际物流中心当时设计的处理能力,超负荷运行问题突出,导致业务处理等候现象突出,周边城市道路经常车满为患。二是随着义乌城市发展和专业市场布局调整所带来的物流需求源格局的变化,在场址上与城市交通矛盾问题日益尖锐。三是物流服务层次不高。物流服务功能停留在运输、托运与仓储上,一体化物流组织与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

2、第二次飞跃

2005年以来,义乌出口小商品集装箱量逐年攀升,从2005年的18.7万箱到2011年的57万箱,同比增长205%。随着义乌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已远远无法达到现实的需求。为此,义乌决定建造功能完善的义乌港,把义乌港打造成在全国和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小商品集散枢纽。

义乌港位于义乌市诚信大道266号。项目总占地面积1050亩,总建筑面积94万m2,设计年货运量为114.4万标箱,概算总投资约30亿元。义乌港是一个庞大的物流建设工程,整个项目采用一次规划,分两期建设。为方便承租物流公司运送货物,在建造义乌港一期仓库时,特别注重仓库的承重能力,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使65吨重的集装箱车可以直接开到三楼仓库,从承重能力及规模看,义乌港一期仓库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011年10月义乌港投入使用。投入运行的义乌港对商品实行“进区申报、分类监管、查验出单、卡口放行”,可提供报关、报检、船务、货代等一站式全方位物流服务,为义乌采购出口商品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入驻企业包括船公司、国际货代、外贸、物流、报关、报检等。

目前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经核准在义乌建立的境外公司企业代表处达2960多家,占浙江省总数的二分之一强,全球海运20强中有18家在义乌建立分公司或办事处,来自全球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被誉为“世界超市”。

三、 义乌无水港发展的启迪

由联托运到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再到义乌港,既表明义乌港发展变化的独特历程,也充分证明多年来义乌深入实施大交通、大物流、大港口战略,全力打造区域物流高地,不断取得令人称颂的成就。作为全球小商品采购与流通中心,义乌在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枢纽地位已经凸显,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三个“大通关”试点城市之一,物流园区列为省重点扶持物流基地,成为省内运营最繁忙、业务量最大的四大物流枢纽之一。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成为全国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部级综合改革试点。为了加快改革试点建设, 2012年义乌市与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宁波港与义乌港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携手共同打造宁波“国际强港”和义乌“国际陆港城市”。义乌紧紧依托“无水港”优势和义乌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与宁波港协同拓展集装箱业务,力争把宁波港口的功能延伸到义乌,实现在义乌直接提箱装柜和签发提单,既提高物流效率,又降低物流成本。把义乌港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始发港”和“目的港”,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重要举措之一,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它将带动今后一个时期义乌市物流业的跨越发展,对全国内陆城市物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标.推进我国内陆无水港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港口,2010(8):12-14.

[2]张兆民.我国无水港形成及发展动力机理分析[J].综合运输,2010(1):48-51.

[3]邹云美.我国内陆无水港的发展探析[J].中国水运,2009(12):18-19.

上一篇:慢磊球判罚机的创新与设计研究 下一篇:社会转型期如何做好乡镇综合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