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时间:2022-05-06 02:53:30

实施

开发数学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数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学。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开发,随机应变,不断改革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改革教学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 以人为本,让思想开放

教学思想主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终将回到学生身上,学生是人,是需要发展的人。教师心中要有人,以人为本,正视人的知识基础、情感个性的特点与差异,尊重人,信任人,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的人文性充分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处理的方式,还是教学过程的运作等,都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要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要多一些弹性,多一点灵动,使他们的教学既要放得开,让学生各抒己见,又要收得拢,顺势诱导,从而拓宽教学过程中的人本空间,重视挖掘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辨,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充分放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学活动的开发搞活,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之目的。

二、 以教材为依据,让课眼开发

写文有"文眼",立足有"题眼",上课也要有"课眼"。课眼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既是全部教学的"生长点",也往往成为课题开讲的"切入处",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如教学"圆的认识"这课教师板书课题时,问:看到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什么叫圆?有的说:圆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有的说: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有的说: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形?教师见"课眼"已出,便从中拓展:"为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自学课本。"教师进行点拨启导,学生通过画圆、剪圆、折圆、画直径、量直径和半径等实验操作,讨论推断,自己解决疑难。这节课从课眼开始开放,学生迅速接受教学目标,为主动构建新知识创造条件。

三、 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内容开放

开放教学内容,就是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进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凭借。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许多熟悉、新奇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为数学所用,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创设了以下的数学方法:1、活动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共5元。2、活动开始:让学生认识这些人民币。结果,全班学生都能认识所发给的人民币。3、活动中: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超市去购买商品。要求:(1)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必须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并在活动中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4、活动后: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买了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余、缺多少钱。

四、 以主动探索为轴心,让过程开放

数学教学过程特殊的认识发现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教学不仅要重视自己"导"的设计,更要重视学生"学"的体验,关注学生"学"的情感、态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师备课时预设的、主观的、封闭的过程激活学生思维的、灵动的开发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拿的长方形学具,摸一摸它的周长。问: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各抒己见,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自由站起来补充鼓励学生回答,归纳为三种方法:(1)长+宽+长+宽;(2)长×2+宽×2 ;(3)(长+宽)×2。最后让学生讨论得出:第三种方法计算最简便。整个过程,教师只在"导"、"放"、"收"方面运用,没有按部就班,固守全班一律的教学步骤也没有局限于书本内容的讲解,而是把数学知识规律的习得,融于切合学生实际的探求活动,使他们在开发的时间与空间里解放头脑和手脚,自动探求、发现、总结数学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动脑分析、计算等数学素质。

五、 以主动发展为目标,让操作开发

操作开发指动手活动不是唯一、封闭的,应是多面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教材对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和应用题解答等基础知识,基本都只给出一种操作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吃透教材,把准要求,引导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操作学具解决同一问题。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如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可设计如下数学活动:1、就事论事。针对出示的三角形可采用数方格的办法来计算。2、探究实践。谁能探索出一种既简捷又科学的计算方法?请同学们拿出各自准备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纸板,先标明它的底和高再想方设法,把它拼成已学过的几何图形。然后点拨、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比较,发现新拼成的几何图形与原来的两个三角形的高、底及面积都存在相应的一个三角形纸板,自己想法采取剪拼、割补方法,进行创新性的推导实践活动,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从而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又验证原推导出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上一篇:立根文本,渐行渐稳 下一篇: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