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教学之浅见

时间:2022-05-06 02:43:00

物理教育教学之浅见

摘 要: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针对传统物理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提出应该突出物理教学的实践环节,人文精神和与现代科学的衔接,这样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时代所需应用型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我国正在进行一场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变革,高中物理教学是实践和理论相榛ゲ沟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都为现代高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工作实际,谈一些思考。

一、要认真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要关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实现教学的优化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没有实验过程就没有物理的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青少年接触科学的途径大为增强,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介认识未知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高中时代是培养青年学生探索科学兴趣的重要环节,高中物理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基本的原理,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然而,现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仍然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再加上教学成本支出,为了提高卷面成绩,很多实践课程都被压缩,甚至很多的实践教学都变成了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用想象模拟,这样根本无法起到实践的作用。

三、要关注物理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现在的高考决定教育的制度,高中的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称为主科,而虽然为理综之一的物理也同等重要,但物理教师的素质还得不到各学校的重视。物理教师首先要有教师的基本标准,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专业的物理学知识,对待学生能够真心相处。其次,相对于其他的学科的教师,物理教师也有自身的特点,物理学教师的动手能力应较强,这是物理学科的实验性特征决定的,光自己会做实验也不能成为优秀的物理教师,还要清晰的将实验的步骤,实验中应注意的环节展示在学生面前,实验中涉及的物理学理论等等,这就需要物理学教师除了心细如发,对实验掌握丝毫不差之外,还能够充分为学生讲解实验的相关理论。学校应该为物理学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多以讲解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以“一张黑板加一支粉笔”为主要的教学工具,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电脑等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纷纷走进课堂。其中多媒体集声音、图画、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艳、音响逼真、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的特点和优势。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可以把一些抽象、枯燥、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形象、生动、简易的问题,有助于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有助于在教学中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等。但在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上,并非选用的辅助手段越先进、越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越高。教师应该非常熟悉各种辅助手段的功能及特点,要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适时、适度、适当的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合理恰当使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总结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是新技术、新科学和新思想的原动力,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还蕴含着诸多文化思想。在高中物理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运算、分析、理解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物理的教学难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事实,为了使物理教学更加情景化、人文化,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要采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策略。应注重实践环节、教育观念、科技现状,同时也需要提升物理教师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德广.现代教育理念专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物理论坛组委会.课程报告论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新乡,张德启.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下一篇:浅析职高语文的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