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5-06 12:40:42

浅谈高校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摘要:财务绩效管理体系是新形势下教育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财务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使高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随着高校规模的逐渐扩大、办学层次的逐步提高,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必须重视绩效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一套符合发展目标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为学校战略服务的目标。本文以当前财务绩效管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分析了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建立的意义,遵循相关原则构建高校财务绩效管理体系,旨在系统评价高校的业绩和运行效率,促进高校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 财务绩效管理 体系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上报、审批、执行、调整以及分析过程中,建立以合理合规的绩效评价为目标,实现预算和绩效相联系的组织行为。近年来,随着国家陆续颁布《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财经法律制度以及政府采购、综合部门预算、收支分类制度改革等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学校的全部收支被纳入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由单一国家财政平衡模式转为学校自主平衡模式,在此转变过程中,迫切需要一项能够对高校财务行为以及结果进行公正、科学、客观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的管理体系。引入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概念,便可以实现此评价,可以实现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加强财务管理、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提供合理准确的决策依据。

一、当前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绩效管理理念缺失

目前各高校的预算管理普遍存在“重资金、轻管理以及低效益”的问题,财务预算与执行脱节。由于缺乏绩效管理理念,从而导致不能充分利用资源,财务管理滞后于经济行为发生、资产使用效率偏低,项目管理调整随意等不合理现象, 更不可能进行财务绩效评估。财务部门及管理人员缺乏绩效管理理念直接导致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发展缓慢。

(二)财务绩效管理信息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还处于相对传统分散的管理模式,除财务自身核算信息系统外,缺乏与教学、科研等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控制的信息系统,财务绩效管理“孤立无援”,与之相关联的指标体系缺失和信息反馈迟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无法保证,工作有效协同方面存在信息障碍,财务管理与控制措施也难以有效落实。

(三)财务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不完善

高校财务绩效管理需要以评价体系为依托,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但各高校的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高校没有建立以部门或项目为基点的资金效益分析体系,缺少资金使用效益考核制度,以至于无法根据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对部门进行考核。

二、建立高校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高校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对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的评价,预算不仅包含资金预算,还包含高校的运作计划,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的细化及量化,真正体现着战略规划的紧密结合。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绩效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财务状况作出理性判断,才有可能使高校的规划科学合理,才可以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二)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对于高校来说,资源的合理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按照预算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优化资源配置是财务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之一。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式开展高校资源配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政策性,但仍需要一种管理模式来对其进行评价。因此,必须对高校开展财务绩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资源进行部门的二次分配,以做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有利于控制高校各部门的活动

财务绩效管理是一个控制系统,这一控制系统首先表现为员工、部门、组织绩效因果链中前一环节对后环节的控制。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控制作用贯穿于整个管理的过程,预算编制是一种事前控制,预算执行是一种事中控制,预算分析则是一种事后控制。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对高校各部门及其员工的日常活动进行了规范,使得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三、高校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初探

(一) 建立以高校预算管理为基础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对象以部门为单位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一般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等其他部门。高校内部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是构建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就是要以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管理体系为手段,以财务绩效评价为目标带动事业发展目标,使财务行为从基于单一的责任履行—依法履行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保值和增值国有公共资产,转变为以绩效导向为基础的有效控制。

(二) 建立以财务管理控制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指标系统

在国家规定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建立符合以高校建设为长远发展目标的财务绩效的评价标准。建立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使学校的各项财务收支有章可循,确定绩效目标要兼顾学校、教职工的利益,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业务考评指标和财务考评指标体系,通过实现部门预算与项目预算细化预算编制,明确预算支出方向和绩效目标,突出预算的业务性和绩效性,从而整体协调推进财务管理控制水平的提升。该体系包括财务现有状况分析、财务运行合理性分析、财务发展建议分析等。

(三)建立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目标的绩效监控体系

以财务部门、监察部门以及各预算单位联合为实施范围,强化财务管理的监控力度,提升效率。尤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控,保证预算执行的高效率。预算单位必须根据预算规定使用经费,不得突破限额。财务部门落实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在年终对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监察部门对预算执行的进度以及项目决算资料的真实、完整以及整齐性进行评议。通过强化监控,肯定成绩并找出问题,为提升预算效率做准备。在此体系操作下,进一步完善整体评价系统,不断完善体系功能,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申凯.《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会计之友2010年12月

[2]杨翠红.《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路径探索》.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2月

[3]王莹,刘佳红.《浅谈预算管理及绩效管理的关系及作用》.农场经济管理,2004年6月

上一篇:邢台矿贯标与构建“三标”一体的管理体系 下一篇:浅析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