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5-06 12:26:51

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摘 要 本文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对学生力量素质、速度素质以及耐力素质培养的影响,并同时从学生生活态度、团队协作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针对拓展训练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拓展训练 体育教学 高校 运动素质 个性心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对学生运动素质的影响

1.1 拓展训练可促进学生力量素质的提升

力量素质是从事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所必需的最为基本的素质之一,学生力量素质的好坏通常会间接地影响到诸如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以及柔韧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力量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也是最为基本的一项内容。

一般来说,根据力量素质与人体体重之间的关系,通常可以将力量素质划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两种。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拓展训练涉及的力量素质主要是指相对力量。例如,拓展训练过程中常见的攀岩运动,在攀岩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动力性的张收缩训练,从而对学生的力量素质起到锻炼的作用。另外,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学生普遍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因此力量素质培养的效果会更有效。所以,科学的拓展训练对学生力量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拓展训练可促进学生速度素质的提高

速度素质是衡量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技能水平的高低的客观依据之一。学生的速度素质能直接反映其在体育活动中的效果,为之后的体育学习和体育训练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时,学生经常需要根据训练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情况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反应速度以及自我掌控能力等均会受到锻炼。而且,因为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较高,神经处于相对较为兴奋的状态,神经系统在兴奋的状态下进行速度素质的训练会较松弛放松状态下进行速度素质训练的成效要高得多,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很多项目都是要求学生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和行动,因此,拓展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速度素质,促进学生速度素质水平的提升。

1.3 拓展训练有助于学生耐力素质的培养

耐力素质是人体能够长时间、持续地进行活动,对抗疲劳的能力,也是衡量人体质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都离不开良好的耐力素质基础,例如:中长跑、划船、摔跤等等,人体在良好的耐力素质的基础上,保持长期的高水平的运动的能力也就越强,而且,耐力素质的提升会让机体的恢复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为创造良好的运动成绩奠定基础。除此之外,人体耐力素质的提高,不但能相应地提高人体的抗疲劳能力,而且对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的提升、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提升以及心肺功能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任课教师必须对学生耐力素质的培养给予关注。

耐力素质的划分标准很多,通常来说,按照运动时人体的供能方式可将耐力素质划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两种。有氧耐力指的是人体长时间、持续地进行有氧运动的能力,供氧充足是进行有氧运动的前提。无氧运动则指的是人体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长时间、持续地进行运动的能力,其与人体的糖无氧酵解功能的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和脑细胞对人体血液PH变化的耐受力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均有直接的关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时,很多训练项目的完成都需要良好的耐力素质做基础,例如,长时间的跑动、攀爬、有针对性的室外运动等。学生在完成这些训练的过程中,自身的耐力素质也得到了锻炼,例如,以长时间的匀速跑动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拓展项目,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而很多竞争激烈的拓展项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冲刺、短跑、憋气等,从而锻炼了其无氧耐力水平。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耐力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2 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

2.1 拓展训练有利于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培养

多数拓展训练都是通过安排学生去完成一定的任务的形式来开展的,在完成特定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做人做事的心态会得到有效的塑造,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明白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成功的重要性。面对任课教师所安排的拓展训练的任务,如果学生是持积极的态度,那么在完成训练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会更高,任务完成起来也就会更加顺利。与此相反,如果面对拓展训练任务,学生持消极的态度,完成训练的过程中,思维的积极性就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和抑制,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以致完成任务的难度加大。因此,在这个环节,任课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心态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一系列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受到启发,促进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养成。

2.2 拓展训练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开展拓展训练时,通常会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训练所设定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只有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因此,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参与者的心理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尤其是在涉及多人共同参与的团体项目,只有团体成员之间相互配合、默契行动,才能充分发挥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拓展训练,能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意义和相互帮助的愉悦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2.3 拓展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拓展训练通常是以特定的游戏的形式开展的,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通过训练履行所扮演角色的义务,体验所扮演角色责任,遵守游戏的规则,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去适应训练的需要和开展训练的环境,从而在完成训练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学会遵守纪律和规则,学习自我约束,培养自身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体验社会角色,积累经验,进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除此之外,拓展训练所设定的任务都具备一定的难度,完成训练过程也是对学生自信心进行考验的过程。在完成拓展训练所设定的任务,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在面对挫折时,学生自我调适克服困难的过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因此,拓展训练的开展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常会丽,王亚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一种新的教育模式[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30.

[2] 韩奇.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31.

[3] 钟毅,许小玲.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调查与分析——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成功(教育),2011-04-23.

[4] 林翠娟,杨海.特色体育课程在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以拓展训练为例[J].科技信息,2011-03-15.

[5] 陈勇军,梁宇航.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12-28.

上一篇:哲学视野中的大学校园文化特征 下一篇:前手拳在拳击比赛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