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市公司如何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时间:2022-05-06 10:07:23

浅谈上市公司如何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和分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应当遵循的原则,并结合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完善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经验,为我国上市公司如何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分权制衡

一、引言

我国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的违法违规案件,往往与公司的法人的失职失责乃至腐败有关,因此,进一步建立、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势在必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缺陷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大股东行为的随意性和普遍性。由于多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往往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一些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严重的大股东权位过重的现象,控股股东操纵着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这就增加了大股东行为的主观随意性,最容易发生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二是内部人控制问题。出于自身利益的原因,多数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并不真正关心公司的经营管理,股东大会形式化,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董事的诚信度低,没有尽到履行职责和善于管理的义务,监事会不能“监其事”,对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约束等。

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和原则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与组成

法人治理结构又译为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狭义的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还包括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公司作为法人,也就是作为由法律赋予了人格的团体人、实体人,需要有相适应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机构,使之具有决策能力、管理能力,行使权利,承担责任。这种体制和机构被称之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可以称之为公司内部管理体制。这种结构使公司法人能有效地活动起来,因而很重要,是公司制度的核心。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由四个部分组成:

1、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所体现的是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

2、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维护出资人的权益。

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财务和董事。经营者的行为发挥监督作用。

4、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是经营者、执行者。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四个组成部分,都是依法设置的,它们的产生和组成,行使的职权,行事的规则等,在公司法中作了具体规定,所以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以法制为基础,按照公司本质属性的要求形成的。

(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应当遵循的原则

1、法定原则。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系到公司投资者、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凡是法律有规定的,应当遵守法律规定。

2、职责明确原则。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应当有明确的分工,在这个基础上各行其职,各负其责,避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而导致的混乱,影响各部分正常职责的行使,以致整个功能的发挥。

3、协调运转原则。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各组成部分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运行的,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率地运转,有成效地治理公司。

4、有效制衡原则。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各部分之间不仅要协调配合,而且还要有效地实现制衡,包括不同层级机构之间的制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制衡。

三、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经验与做法

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0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以来,公司非常重视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工作,根据《公司法》、《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三会”的运作机制规范,制定有《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实施细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实施细则》、《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实施细则》、《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董事会秘书工作细则》、《独立董事会工作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等相关控制制度与规则,召集、召开程序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公司章程》及相关《议事规则》的规定,平等对待所有股东,确保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能充分行使其权利。

第一,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的通知时间、授权委托、提案审议、表决程序等均严格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的相关规定执行,确保中小股东的话语权,并聘请律师出席股东大会,并由律师对会议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

第二,董事会。公司董事会设立了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对公司的所有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分析和决策,并着重突出独立董事对公司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对外投资、高管人员的提名及其薪酬与考核、内部审计等方面的监督咨询作用,公司四位独立董事分别是会计、法律、纺机、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担任董事会下属四个专业委员会的召集人,在公司经营决策方面发挥了监督咨询作用。独立董事履行职责不会受到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等的影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更有利于保证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三,监事会。监事会重点审核公司的定期报告及利润分配方案等事项,对公司董事、经理、财务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对公司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

第四,公司建立了内部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各事项有明确的责任人,坚决杜绝越权决策或不履行内部决策程序的情况。制定有《总经理议事规则》,经理层不能越权行使职权的行为,董事会与监事会能对公司经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杜绝内部人控制倾向。

第五,公司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稽核、内控体制完备有效,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能够有效地保证公司运行的效率、合法合规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

第六,公司与控股股东实行“三分开”(人员分开、资产分开和财务分开)、“五独立”(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坚决杜绝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非法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等情况。

第七,公司制定了《信息披露制度》、《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确定公司董事长为信息披露第一负责人,指定董事会秘书负责管理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协调公司与投资者的关系,接待股东来访,回答投资者咨询,做到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明确了重大信息内部报告流程及范围;规定了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信息知情人员的保密义务,以及违规披露的救济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

四、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体会

首先,要建立、完善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明确认识,转变观念。上市是企业的重新创业、二次创业,是在走一条全新的路,公司成为了一家公众公司,从过去的为企业在打拼,为个人在奋斗,转变为上市以后不但承担着对企业发展、员工成长的责任和义务,同样承担着对社会、对广大投资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所有董、监、高管理人员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统一认识,明确职责,更新观念,能够践行“四破四立”:一要破除依赖思想,树立的风险观念。二要破除传统意识,树立为股东利益负责的责任观念。三要破除经验决策,树立规范运作、科学决策观念。四要破除自身利益思想,树立努力为股东、为国家、为职工创造最大回报的效益观念。

其次,要建立、完善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强化学习,勤勉尽责。步入资本市场是步入了一个新的殿堂,可以说是过去熟悉的东西、成功的经验,都相对地画了一个句号。现在面临的是新的舞台、新的挑战,这就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角色的过渡和转换,缩短适应期。为此,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就要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人员、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深入学习《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积极组织公司董事、监事参加了“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培训班”的学习,不断增强公司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管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

再次,要建立、完善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做到诚信为本,规范运作。诚信是公司和做人的根本,股民能够自愿将钱交给公司及其管理层,就是对公司声誉、诚信的认可和肯定,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要对公司的定位和发展,从战略规划的制定到具体方案的实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最大限度地保护所有投资者的权益。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就在于公司的董事会、经营层、独立董事能否规范地按照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运作,能否做到公平信息披露,也就是要将公司各类信息公平、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传达给每一名公司股东,与全体股东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年12月修订)[S].

2、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S].

3、张卓元.国企改革建言[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

上一篇:浅论终极所有权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下一篇:企业商业模式发展的趋势――商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