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06 06:58:30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72.5%,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4例,占10%,对照组患者复发8例,占20%,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药 辩证治疗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092-0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并和多发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易发生癌变,临床难以治愈,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为7~15%[1],患者多变现为腹胀、恶心、胃脘疼痛等症状,胃镜检查表现为胃粘膜变薄、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伴有纤维代替、假幽门化生,诊断主要依靠胃粘膜组织检查病理所见,属于中医“痞满”“嗜杂”、“纳呆”范畴,西医治疗主要是抗幽门螺旋杆菌和抗消化不良,停药后易复发[2],远期疗效差,中医治疗多采用辩证施治,远期疗效好,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介绍我院应用中药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2~71岁之间,平均45.5±6.7岁,病程在1年~10年之间,平均5.4±3.3年;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3~74岁之间,平均43.3±6.5,病程在1年~11年之间,平均4.9±4.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口服,维霉素胶囊1g,每天3次,口服,连续治疗2个月,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几样克拉霉素250mg、替硝唑500mg口服,每天2次,于餐前服用,幽门螺杆菌检测转阴后可停用。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以补肾健脾活血为主,基本组方:白芍药15g,人参10g,熟地黄15g,茯苓12g,黄芪20g,当归12g,延胡索10g、桃仁10g,丹参15g,甘草6g,有嗳气患者加用半夏10g,纳差者加用焦三仙10g,胃脘部伴有烧灼感者加石斛12g,沙参12g,每剂煎2次,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服用[3]。

1.3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消化性溃疡、胃粘膜重度异常增生和怀疑有恶变者;妊娠或者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合并多种药物过敏者[4]。

1.4 疗效评定 参照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检查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检查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腺体萎缩、异型增生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未见检查未见好转甚至恶化[5]。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72.5%,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随访1年,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复发4例,占10%,对照组患者复发8例,占20%,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论是辨证施治、专方治疗等均取得满意疗效。西医治疗多以抗幽门螺旋杆菌和抗消化不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临床治愈率不高,难以控制病情发展[6],中医治疗以补肾健脾活血为主要治法,方中有熟地黄、附子滋肾温阳,有促其运化功能,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健脾可除痰湿,柴胡白芍药疏肝柔肝,缓急止痛,当归、黄芪有益气养血之功效,三七可活血化瘀,全方共用可温脾和胃,益气活血,根据现代药理白术、茯苓配伍能增加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并促使胃蛋白酶、胰液、胆汁的分泌,促使胃肠吸收功能得到改善,人参对机体有免疫调节作用,白芍药可促进粘膜的修复,改善胃肠血液循环,松弛平滑肌[7],有解痉止痛的作用,三七能逆转腺上皮的不典型增生,提示有对抗自由基的损伤作用,从而使胃粘膜细胞得到保护并逐渐修复病变。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9-10.

[2]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J].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05―106.

[3] 吴心芳,李淑英,解宁湘.燥湿清热健脾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300例[J].江苏中医,2009,22(5):18.

[4] 张连贵,李世云,李可法.胃安灵合剂配服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62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9,14(4):32.

[5] 李帆.补气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15.

[6] 李玉兰.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1,l7(8):16.

[7] 袁静,高希言.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5):263.

上一篇: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术式探讨 下一篇:产前子痫的临床观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