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观察

时间:2022-05-06 04:12:57

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应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保证临床的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应用中药注射液的80例患者,对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在80例临床报告中,年龄构成在5岁以下以及60岁以上发生的不良反应比例相对较高,药品涉及三个品种,活血化瘀类50%;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共6个,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43.75%;其次是局部反应损害,31.25%,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皮疹及瘙痒。结论对中药注射液加强监管,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45-01

中药注射液主要是在中药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化的注射技术以及注射方法,结合中药或天然的药物,从单方、复方中提取有效的成分,制成的用于人体注射的药剂[1]。中药注射液起效比较快,作用较为迅速,药效可靠。但是,中药注射液的成分较为复杂,中药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有相关的报道。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指的是在进行中药注射液时,应用的正常剂量导致有害反应。笔者对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应用中药注射液的8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应用中药注射液的80例患者,收集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为21天-88岁。

1.2方法对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药物名称等进行分析。

2结果

2.1患者年龄构成在患者的年龄构成中,0-5岁共计20例,比例25.00%;6-30岁共计5例,比例为6.25%;31-45共计16例,比例为20.00%;46-60共计14例,比例为17.50%;大于60岁为25例,比例为31.25%。

2.2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在80例临床报告中,不良反应发生时间:1小时以内为62.5%;1小时-1天为17.5%;大于1天为20.0%。

2.3中药注射液的种类产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液分为三种:①活血化瘀类,共计40例,50%;②清热解毒类,共计30例,37.5%;③益气扶正类,共计10例,12.5%。

2.4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共6个,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43.75%;其次是局部反应损害,31.25%;比例最小的是血液系统损害,2.50%。

3讨论

中药注射液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较为复杂。

3.1年龄以及性别在80例不良反应中,年龄构成在5岁以下以及60岁以上发生的不良反应比例相对较高,男女比例较为接近,在不同的年龄段中都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没有性别的差异。其中老年人以及婴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老年人脏器功能变弱,机体代谢的速度降低。婴幼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个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血管比较细,在中药注射液中,微粒、热原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机体,药物的代谢受到影响,延长药物的半衰期[2]。因此,对于婴幼儿以及老年患者,在进行中药注射液时,必须慎重,注意药量,必要的情况下测定血药的浓度

3.2中药注射液的质量国家对中药注射液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方法做出规定,但是,现行的质量标准对中药注射液的要求比较低,如舒血宁注射液,共有160多种成分,但是检测的标准是银杏叶总黄酮、银杏内酯;清开灵注射液组成是8味药,药品的成分比较复杂,《中国药典》对于其检测标准如下:以胆酸、总氮量、黄芩苷以及栀子苷的含量为主[3],未对其他成分做出要求,引起不良反应

3.2.1药材来源中药材的品种比较复杂,各地存在用药习惯的差异,存在同名异物的问题,取材以及药品的成分存在差异。如血塞通、血栓通,药材来源是三七总皂苷,血塞通取材于三七芦头,血栓通取材于三七主根,两者三七总皂苷含量有差别,适应症不同,但是临床中存在互用的问题

3.2.2微粒在进行临床配伍的过程中,混合药液pH值出现改变,降低了有效成分溶解度,析出,微粒数量增大,当微粒进入血管以后,微血管会堵塞,局部出现血肿、坏死等,引发栓塞,不良反应增加

3.3药品的联合用药在临床上,中药和西药联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果配伍不当,降低药性,增加毒副作用。在进行联合用药时,受到受到酸碱度影响,中药注射液部分成分溶解度降低,出现沉淀。

3.4中药注射液降低不良反应的注意事项中药注射液不断发展,品种不断增加,应用的范围较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因此,需要采取方法,降低不良反应

3.4.1制剂在制剂方面注意事项主要是:①设立中药注射液的原料生产基地,将药材的品种、采收的时间以及产地固定,制定指纹图谱;②加强质量监控,提升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实行多指标的含量测定,对有害物质加强检测;③完善生产工艺,对中药注射液的生产程序进行严格控制;④对中药注射液加强评价,中药注射液的成分较为复杂,需要完善评价体系

3.4.2临床应用在临床应用方面,主要注意事项如下:①询问病人的不良反应病史,如果患者有过敏的病史,需要向医生说明;②禁止混合配伍,慎重用药,中药注射液必须单独的使用,不能和其他的药品混合使用,对联合用药,必须谨慎,若需要进行联合用药,需要考虑到间隔的时间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注意中药注射液的适应症;④中药注射液的品种比较多,医生必须进行仔细的辨别,根据药品说明用药现阶段,对于中药部分成分的药理以及毒理还没有完全的阐释清楚,中药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有待于完善。中药之间、中药和西药之间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待完善,因此,对于中药注射液必须强化药学的监护,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少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及预防措施[J].海峡药学,2013,12(3):261.

[2]冯占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0(1):477.

[3]李金秀,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J].医学信息,2013,10(5):253.

上一篇:对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进... 下一篇:正骨推拿手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