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传播探析

时间:2022-05-06 04:03:33

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传播探析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普工作也逐渐进入了新媒体的传播时代。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利用新的媒介载体向社会进行科普工作,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时间、地域限制,受众群体也可以改变自身原来接受信息的被动状态,积极地参与其中,实现与其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

新媒体;科普传播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公众遇到的科学问题越来越复杂多变,这类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相关的突发性事件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影响大、涉及面广,及时回应和满足公众的科学需求,迅速有效地帮助公众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欣赏科学,显得尤为重要。而科普传播作为人们了解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但是传统的传播媒介由于其自身时间、地域的局限性,其弊端日益显露。基于此原因,再加上网络等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新媒体传播便应运而生了。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也就是说“新传媒”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

一、新媒体的特点

1.较强的互动性

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互动性是新媒体特有的一种新的功能。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期刊、报纸、杂志等等,虽然在特定的时期曾经为我国的科普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已经不仅仅表现在单纯的需求了,很大一部分人希望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而传统的传播媒介由于其自身的限制,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国民的这种需求。但是新媒体却能很好的满足群众的这项需求,其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这个载体,在一些公用的网页或论坛上,民众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需求,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2.广泛的覆盖面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几乎无处不在,其覆盖面几乎可以涵盖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可以说网络的发展使世界日益紧密的连接成一个整体,任何接触网络的群体都会成为其受益者,覆盖面之大,前所未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网络有多大,网络传播的空间就有多大。

3.信息的海量性

相比传统的期刊、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网络的信息含量之大,前所未有,而且其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云览天下事”。网络中海量的信息资源也满足了不同信息汲取者的需求。而且,比起传统的传播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的多样化,例如音频、视频等形式,这些都使得科普工作的开展便的更加生动、形象。

4.时效的延续性

传统的媒体传播,例如电视,其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是很短的,比如观众想收看一档科普节目,一旦其错过节目的播出时间,便很难再收看到这期节目,除非电视台进行重播。但是,网络媒体则不同,只要观众愿意其便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任何自己想要收看的节目,时效性大大增强。

5.成本的低廉性

在电脑普及的当代社会,人们利用网络载体进行信息的阅览几乎不用承担任何的成本费用,绝大部分杂志、期刊能看到的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得到,比起人们阅读期刊、杂志要付出一定的费用,显而网络这个载体更能受到大众的亲睐。

二、新媒体背景下科普传播的新特性

第一,生动多彩的多媒体传播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内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面对纷繁多样的信息便的应接不暇,而现代人高节奏的生活节奏也很难使得一个人静下心来去专心的阅读报纸、杂志。新媒体恰巧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凭借特有的音频、视频等特点,把原本枯燥无味的科学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在众人面前,使得科学知识的传播不在枯燥、无味,而且现在的人们也很乐于接受这种形式的传播。

第二,与传统其他传播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拥有跨媒体的信息整合功能。网络可以凭借其自身海量的信息容纳空间,把各种媒体传播的科学知识汇总到一起,信息功能及其强大。

三、新媒体背景下科普传播的进一步规范

1.科普工作的展开要深入受众需求。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认为:“科普就是要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满足大家的科学欲望。”现阶段,虽然科普的传播急切的需要新媒体所带来的平台,但是我们在关注新媒体这个新的信息载体的时候,更加要关注民生,了解人们真正的信息需求,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新媒体下的科普传播才能展现出其最有生命力的一面。

2.要进一步加强科普网站的专业性。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科普网站的数量一直在不断的增加,这些网站也普遍受到大众的欢迎。但是,另一方面知名的、有品牌效应的科普网站的数量太少。我国多数科普网站的建设水平仍然较低,与商业网站相比缺乏竞争力。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310万个网站,其中有近八成网站处于闲置状态。科普网站只占1%。所以,进一步加强科普网站的专业性还是很有必要的。

3.进一步完善新媒体科普传播动态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媒体科普传播动态评估体系,不仅能够提高科普传播的实效性,更能够让新媒体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得到更加全面、可观的评价,从而使得新媒体背景下科普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的顺利。

从“传统的科普”到现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科普的理念不仅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也使得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可以说新媒体环境下科普工作的展开也让我国的科普工作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在另一方面,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更加强调新媒体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丰富性、权威性和时效性,要做到为民众所提供的知识是真实的、可靠的、丰富的,使人们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变的更加放心。

参考文献:

[1]高坤.新媒体时代广州市科普传播及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8).

[2]蒋美兰.新媒体与科普传播[J].媒体与科普传播,2012,(3).

[3]罗子欣.新媒体时代对科普传播的新思考[J].传媒,2012,(10).

[4]孔庆华,曲彬赫.现代科普传播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科技传播模式的变革与创新,2012,(2).

[5]方玮.电子出版—伸向科普传播的橄榄枝口[J].出版科学,2004,(4).

上一篇:六个等价命题 下一篇:“学困生”现状调查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