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文化”要植根于学生的心田

时间:2022-05-06 03:06:37

“树文化”要植根于学生的心田

作为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三期学员,我们近100人赴江苏南京进行为期2天的教育考察。两天时间里,我们分别走进了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和南京市夫子庙小学,聆听了关于树的故事,关于树的活动,关于树的课程……人与树,树与人,结下了深厚情缘。树,成为了教育资源。厚重的树文化,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考察结束后,我的心里积淀了这样一句话:“树文化”要植根于学生的心田。而古树名木,却是树文化的载体。

树木生发的课程文化

走进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校领导给我们展示了一张照片,那就是学校的老槐树。校园里的老槐树在学校1934年建校时,就站立在校园中,每天清晨迎接学生的到来,每天傍晚目送学生回去,就在平常的迎来送往中,发生了最有意义的事情。

三年级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一篇课文《槐乡五月》,书中有这样的美妙文字——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

当语文老师读这篇课文时,学生提议,也想过一个槐花节啊。从此,三年级学生有了一个这样的节日——槐花节。每年五月,整个校园沸腾起来,学生们摘槐花,制作槐花美食,绘制槐花书签……有一年五月,由于南京多雨,槐树总不开花,于是,槐树开花成了学生心中的期盼。一到下课,总能在校园里看到一些孩子一直在仰着头,望着望着。学生心怀美丽的期待,有期待就有希望,就有动力,就能推动每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到每天的生活中去。

最特别的是,校园槐花节开幕前,师生还要一同设计槐花节的学习单。一项又一项特别的“学习任务”陈述着槐树的生长环境、形状、价值和文化背景等,让学生沉浸在槐花的世界中,感受着自然的魅力,体味着生命的活力。

一棵棵近百年的树木,本身就是一本本书,饱受风雨的洗礼,它们默默地挺立在校园中,成为校园文化的元素。其实,近百年的树木本身就蕴藏着文化,它们本身就是我们的教育资源,这种资源是学生身边的,对于学生来说是熟悉的。学校利用这一熟悉且厚重的资源,不仅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德育活动,更是把它作为了一项校本课程。因为熟悉,会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亲切,更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在学生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文化的印痕。难能可贵的是,学校的这一项校本课程,体现了连续性,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系统性。

树木蕴含的感恩文化

当我们走进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的时候,走进去,便看见了“孔子书院”。再往里走,左转,几棵高大的银杏树便跃入眼帘。银杏树,我曾经在清华园中见过许多,又一次在校园中相遇,便更感亲切。

银杏树高大挺拔,树干通直,姿态优美;叶形古雅,寿命绵长;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站在这挺秀的银杏树下,我想象着学生下课后,在树下快乐地跑着、闹着、嬉戏着。眼下,正值秋天,银杏叶子渐渐变黄,我不禁想象着满树金黄的景象。这时,树下的一块小黑板和一个铝盆引起了我的注意。小黑板上写着,“亲爱的同学们,请将落在地面上的白果捡入盆中,谢谢。”我走近了,铝盆里果然盛满了白果。白果养生延年,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据说,日本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而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可见,这小小的白果“弥足珍贵”。

凝望着颗颗白果,我不禁在想,这果对根寄予了沉甸甸的情意,是根给予了银杏的生长。在炎炎夏日里,银杏树为学生的玩耍遮挡住了强烈的阳光;雨天,银杏为学生遮挡了密密的雨点。秋日里,引导学生俯身捡起落下的银杏果,不正是对夏日银杏的感恩与呵护吗?

树,被种植在校园中。至此,树和学生一起在成长。学生从树那里获得给予,果实更是树给人们最好的馈赠。学校从身边的事物透视到教育的资源与契机,了解银杏树的形态、种类、价值、分布范围、著名银杏古树、城市市树等,学生亲身走近银杏,感悟着银杏文化;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所包蕴的树文化便悄无声息地浸润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银杏树下的一块小黑板,无声地引导着学生细心呵护着银杏树馈赠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礼物。我相信,有了银杏对学生的给予和馈赠,学生的内心也会升腾出一份深深的感恩。学校以这种浸润的方式和行为引领,契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凸显了德育之美。

树木蕴藏的生命文化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学校——中营小学:扫云廊一侧的绿地里有一株大枣树,出人意料的是大枣树下又长出了一棵小枣树。大枣树树干粗壮、枝干繁茂,小枣树树干柔弱纤细、枝叶稀疏。看上去便让人联想到一对母子,或是一对父子。我带领学生驻足想象:想象它们的身份,想象小枣树的由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树上落下了一个怎样的枣子,它又是怎样吸收水分和阳光,破壳而出,一点点地扎根,一点点地生长……于是,师生一起兴致盎然地畅想着生命的起源。

中营小学校史馆门前有一个低矮的树桩。每到盛夏时节,我都会带领学生去观察它,因为树桩并没有失去生命,你会看到它的四周总会长满绿油油的枝丫。每当路过这里,学生总会驻足脚步,凝视着它,总会由衷地赞叹它的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

金秋十月,学校会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校园采摘活动。柿子树上挂满了小红灯笼。每个班级都会分得采摘的果实。采摘活动后,回到教室,我总要让学生谈谈参加活动的感受。学生谈后,我问道:一年有四季,你说说,人生有没有四季?学生顿了顿,无不感受到童年是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少年与青年是夏季,是耕耘的季节;而中年才是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这一刻,学生似乎明白了——现在不正是播种的季节吗?树的生长,给学生以无声的启迪——要珍惜生命。

初冬时节,我常常会和学生聚集在中营小学百年纪念墙前的白玉兰周围,它们早已长出了点点花苞,虽值寒冬,但花苞最外面被一层厚厚的“袍子”紧裹着。我相信它丝毫感受不到冬的严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白玉兰的花苞足足可以生长五个月之久。五个月之后,出现在你眼前的却是硕大的冰清玉洁的花朵。“这五个月里,白玉兰的花苞究竟在做些什么呢?”“它们,它们在汲取营养……”在这启发式的问题引导下,学生感悟到了生命的厚积薄发。

树,植根于校园,和学生一起默默地成长。树,是学生无声的榜样。树,给学生讲述着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厚积薄发。树,在成长;学生,从树上汲取了成长的力量、生命的力量;学生获得了精神的成长。树木,包蕴着深层次的生命文化,阅读树木,对话树木,浸润树木的生命文化,于内心,于行动,于生活。

教育的资源无处不在,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学生会有一种亲近感。挖掘教育资源中的文化因素,在对话过程中感悟文化,它会如春雨浸润到学生的心田。而教育的至高境界,就是浸润式的教育。

让树文化,静静地浸润到学生的心田,若干年后,学生就会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 天津 300120)

上一篇:睿智的惩罚给我们的启示 下一篇:庞学光:善待儿童“爱智慧”的天性/孔企平、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