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养目,鉴赏沁心

时间:2022-05-06 01:44:50

诗词养目,鉴赏沁心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与审美力。”现阶段,语文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因此,教师应该探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一套古诗词鉴赏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3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而古诗词文体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格式、韵律特殊,意蕴丰富。古诗词鉴赏教学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之一,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难点内容。由于古诗词的体式比较特殊,语句短小,手法专业等,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在面对古诗词鉴赏题的时候无从下手,从而影响了学生在古诗词方面的得分率比较低。古诗词的语言精炼,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学生在做古诗词鉴赏题的时候,需要反复推敲,才能领会诗人无尽的意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一、古诗词鉴赏教学现状

古诗词鉴赏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教师只是借用前人的说法,把教材上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解读。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背诵必要的古诗词,了解其大意,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的主动性较差,过度依赖教师,就是在考试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做题。因此,教师需要探索有效的鉴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积累鉴赏知识,揣测诗词内容

鉴赏知识包括诗人、作品的知识与鉴赏的常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揣测诗词内容。比如李白的诗清晰飘逸、自由不羁,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苏轼的词豪迈壮阔、大气磅礴。其他诗人、词人如李商隐、杜牧、陆游、王维等,都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归纳。《诗经》是现实主义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源头。三曹诗风苍凉悲怆色彩;白居易诗歌雅俗共赏;李贺的诗歌奇诡变幻等。花间派的词人风格有清晰舒朗的一面,也有温软浓艳的一面。李煜的词细腻伤感;李清照的词婉约凄凉;范仲淹的词苍凉悲壮;秦观的词情真意切等等。对这些诗风、词风作一定的了解,可以给学生带来方便。学生一见到某一诗人的作品,其思想情感便能揣测一二。然而风格是诗人的写作基调,也有例外的时候,学生在做诗词鉴赏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此外,还要掌握鉴赏古诗词的要领以及基本的表现手法。

(二)抓住诗歌意象,引导学生体味

意象是古诗词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它是古诗词构成的基础。只有在了解诗词意象的前提下,才能引导学生深入体味诗词的主题。很多时候,鉴赏古诗词都是从分析意象入手。意象与意象组合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意境。因此,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体味诗人营造出的意境。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填补诗词中的空白。

(三)联系社会生活,把握诗歌主题

文学作品是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盛唐时期,国家繁荣昌盛,其作品风格昂扬向上;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其作品风格多苍凉悲壮。因此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就是在同一社会背景下,境遇不同,表现的作品主题风格也是不同的。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风格应该是多变的。如李清照的闲情与愁苦、陶渊明的乞食与农耕,柳永的相思与艳情。因此,在古诗词鉴赏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背景以及生平经历,去把握诗歌主题。

(四)拓展思维想象,体会诗人情感

著名诗人白居易说过:“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是建立现实的基础上,诗人的有感而发。在《雨霖铃》这一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情人即将远行的难舍难分场景。在教到这一首诗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所描写的场景。“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望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在这首词的下阕,诗人想象了自己离别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景。学生描述诗词内容的过程,其实是发挥想象的过程,体会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澜。

(五)开展讲课比赛,培养语言能力

现阶段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做古诗词鉴赏题时,常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无法用精炼的语言写下来。这是因为学生平时很少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讲课比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并没有把书上的古诗词都讲完,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推选学生上台讲自己所选的古诗词,进行分析。比如讲到杜甫,教师讲授一部分诗词,其他的由学生来讲。学生为讲课会做充分的准备。这一准备过程,学生训练古诗词鉴赏的过程。然后再把准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结语

总之,古诗词鉴赏教学应该摒弃传统的模式,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除了本文提到的鉴赏方法之外,还有很多方法需要在学生自己摸索,总结规律与方法。只有掌握好的鉴赏方法,才能使古诗词鉴赏更上一层楼,从而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蒋念祖,陈玲玲.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课的学与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曹鲜彩.让我们走进诗歌的心灵―谈诗歌的鉴赏的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S1)

[3]张其林.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2011

[4]袁行霈.感受联想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3)

[5]周秋.浅析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J].学周刊,2013,(16)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堂提问之浅见 下一篇:在解放思想中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