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时间:2022-05-06 12:23:04

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间的54例确诊为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对其凝血功能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血小板(PLT测定及其-二聚体(-的检测,同期选择54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各项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癌患者的凝血相关性指标均异常,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现象,检测凝血指标对肺癌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肺癌;凝血功能;凝血相关指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25-02

肺癌也称作支气管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通常肺癌是指肺实质部的癌症,但不涵盖一些肋膜起源的中胚层肿瘤,或者其他恶性肿瘤。肺癌主要有四大基本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对于不同期别、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最佳的治疗手段也不同。肺实质恶性肿瘤中肺癌占到90-95%,在所有癌症的预后中肺癌是预后最差的,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为肺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9%,全世界每年的新增病例超过120万。近年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吸烟者的增多,空气污染程度严重,病死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居首位[1],在我国肺癌是病死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2]。现就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做以下讨论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54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17例,年龄49-73岁,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不同,同期选择5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1.2仪器与试剂仪器为日本产Sysmex-CA-510血凝仪,试剂为德国德灵公司产。PLT使用Sysmex2000i血球仪,试剂为配套试剂。

1.3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静脉采血,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依据仪器操作规程分别测定PT、APTT、Fib、-,PLT使用ETAK2抗凝管材及2ml静脉血,所有标本均在采血后2h内测定完成。

1.4统计学方法各组测定结果用均值±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观察组的PT、APTT、Fib、PLT和-的检测结果分别是19.8±1.3s、35.7±7.6s、5.23±1.9gL、259.5±98.6×109L、0.57±0.24mgL,对照组的各检测结果依次为11.3±0.6s、21.3±5.7s、2.34±0.79gL、178.6±79.4×109L、0.13±0.11m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凝血是指使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凝血功能狭义上是指机体在血管受损时所具有的由凝血因子按照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而促使血液凝固的能力,广义上的凝血功能还包括血小板的活性。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较高,有报道,90%以上的晚期患者可凝血指标异常,尤其是肺癌、消化道肿瘤和乳腺癌等[3-5]。凝血功能异常的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出现严重血栓性事件,肺癌是并发血栓的最常见肿瘤之一[6]。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主要是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PT计算得到的PT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PT为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的是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水平;APTT为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反映血浆凝血因子Ⅴ、Ⅷ、Ⅸ、Ⅺ、Ⅻ、纤维蛋白原、纤溶活力水平[7];Fib是凝血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参与凝血并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强,Fib是反映血液高凝状态的较好指标[8],-二聚体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本文主要监测指标数据显示,观察组的PT、APTT、Fib、PLT和-的检测结果分别是19.8±1.3s、35.7±7.6s、5.23±1.9gL、259.5±98.6×109L、0.57±0.24mgL,对照组的各检测结果依次为11.3±0.6s、21.3±5.7s、2.34±0.79gL、178.6±79.4×109L、0.13±0.11m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的凝血相关性指标均异常,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现象,检测凝血指标对肺癌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Park in ,B rary FB,P isan i P.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ncer JC lin,2005,55:74-108.

[2]邹小农.中国肺癌流行病学[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881-883.

[3]王学锋,赵维莅,璩斌,等.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变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6:331-333.

[4]黄媛,陈建魁,金欣,等.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5,23(4:296-297.

[5]高杰,季之森,李玉水,等.血凝四项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实用全科医学,2004,2(1:75-76.

[6]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573-2580.

[7]王鸿利.止血与凝血机制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6,26(20:13-19.

[8]Claudia ST,Liberger,Josef Finsterer.Role of infectious and immunefaetors in coronary and cerebrovaseular arte riosclero-sis[J].Clin iagn Lab Immunol,2002,9:207-215.

[9]朱武凌,范秉琳.肝癌患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其原因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3:180.

[10]黄媛,陈建魁,金欣,等.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5,23(4:296-297.

上一篇:中药远志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层卫生院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常见问题分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