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非法套取政府补助资金方法分析

时间:2022-05-05 05:37:57

几种非法套取政府补助资金方法分析

【摘 要】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文章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列举了有些企业非法套取政府补助资金的四种方法分析了套取方法的特点。探讨如何找准切入点,发现审计疑点,揭示欺诈冒领行为的途径;同时从完善制度建设,堵塞政策漏洞,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对策。【关键词】

争取;财政补助;对策

近年来,国家加快投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地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增长。政府加大了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政策引导方向的投资补助力度,政府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的经济和社会领域。由于政府补助资金具有无偿性的特点,即政府并不因此而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未来也不需要以提供服务、转让资产等方式偿还。因此,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采取多种方式争取政府补助资金,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伪造项目建设手续,包装“已完工项目”骗取投资补助

政府投资补助是指国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政府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申请政府投资补助应按照有关工作方案、投资政策的要求,向相关部门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提供项目可研报告或核准(备案)的批准文件、规划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意见、环评审批意见书,并对资金申请报告的内容和附属文件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下面以A公司伪造项目建设手续包装“已完工项目”骗取政府投资补助资金为例。

1、初选项目,关注申报手续是否合规。选取获得投资补助资金较大的项目申报档案,重点关注项目建设手续的办理时间,建设手续是否为原件或复印件加盖主管部门确认章,建设手续的内容和格式是否合规,主管部门公章是否规范。检查发现该项目建设手续办理时间早于项目备案时间,国土证等建设手续均为复印件,环评审批意见书格式不合规范,施工许可证的公章不规范。

2、现场踏勘,检查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实施地点为某新区丝绸厂,厂内比较萧条,厂房和设备都比较陈旧,织机也未运转,只有零星几个工人。根据项目批复文件规定的建设内容和标准,项目业主解释近期停工,项目建设内容已经于去年底完工。另外审计人员要求企业提供项目申报资料原件,业主借口管理人员外出无法提供。

3、账务检查,跟踪补助资金流向。会计和工程结算资料反映:一是该项目土建部分和主要设备的购置时间远远早于项目申报期间,并在项目申报前建成投产,项目业主通过包装“已完工项目”获取了国家补助资金;二是投资补助资金直接进入项目业主的公司基本账户,并在当月分两次将资金转出,用于归还借款。

4、调查,落实项目建设手续。前往规划、国土、环保和建委等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调查发现:一是项目业主提供的项目选址通知书、环评审批意见书、国土证、施工许可证等项目申报资料均为涂改其他企业证件或直接伪造取得,同时伪造了主管部门公章;二是用地总规反映,项目所在地已在项目申报前就确定为居住用地,并且已与政府签订协议,计划“退城进园”,项目地将用于房地产开发。

二、伪造贷款合同等资料,虚报冒领贷款贴息补助资金

贷款贴息补助是指国家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补贴。政府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申请贷款贴息资金的项目,应按照有关工作方案、投资政策的要求,向相关部门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提供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贷款利息支付清单等,同时规定贴息率不得超过当期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贴息资金总额根据投资项目符合贴息条件的银行贷款总额、当年贴息率和贴息年限计算确定。下面以B公司伪造虚假贷款合同、利息支付清单等资料,虚报冒领贴息补助资金为例。

1、初选项目,关注申报条件是否合规。选取贷款贴息资金较大的项目申报资料,关注贷款合同和贷款贴息率是否超过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检查发现该项目申报资料完整,但贷款合同均为复印件,贷款贴息率为9.1%,远高于同期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项目档案仅有及部分贷款合同(复印件)和零星的利息支付单。

2、现场踏勘,检查项目建设内容。根据项目批复文件规定的建设内容和标准,该项目立项申报的主要设备SMT贴片机尚未购买,仅在厂房中预留了设备位置,SMT自动生产线未建立,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项目业主解释近期市场销路不好,从成本控制角度考虑暂时未购买SMT贴片机。

3、账务检查,跟踪贷款资金流向。财务资料反映:一是项目业主以管理人员休假为由,不提供贷款合同和利息支付清单的原件,以及相关的会计凭证;二是项目的贷款贴息补助资金未进行专户核算,而是全额进入公司基本户,同时也与项目的建设进度不相符。

4、调查,落实贷款合同真伪。前往相关金融机构调查核实贷款合同的真实性发现:项目业主提供的17份贷款合同中有9份合同与实际贷款情况不符,其中2份合同实际未发生,7份合同存在涂改贷款金额的问题。该项目多申报并套取国家贷款贴息资金。

三、虚假增资、虚列支出,获取并转移政府补助资金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来源包括项目单位的自有资金、国家补贴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银行贷款,以及其它资金。项目单位筹集的项目资本金或研发项目的自有资金不得低于项目新增投资的30%。项目资本金来源包括项目单位可用于项目的现金、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新老股东增资扩股资金、资产变现的资金等。下面以C公司为最大限度获取高科技产业补助资金,通过虚假增资、虚列项目支出等方式,制造项目扩建的假象,获取并转移政府投资补助资金为例。

1、初选项目,关注申报条件是否合规。选取获得投资补助资金较大的项目,检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重点审查项目资本金证明材料。检查发现:该项目2004年作为自主投资项目获得立项批复,由于符合国家产业支持方向,2007年通过增加项目资本金,申请并获得投资补助540万元,但项目资本金证明材料并未作为附件上报。

2、现场踏勘,检查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实施地一片狼藉、杂草丛生,仅完成土地平整及一栋综合楼主体框架建设,根据项目批复文件规定的建设内容和标准,项目厂房未建设,需要的环保设备也全部未到位,询问值班人员,项目实际已于2006年6月停工。

3、账务检查,跟踪项目资本金流向。财务核算资料反映:一是公司2007年增加了实收资本800万元,并在增资完成的几日内频繁调度资金,通过归还借款划出资金780万元;二是项目支出2000多万元中预付设备和工程款949万,与现场踏勘反映的建设进度情况严重不符,管理费用729万元中支出凭据也“鱼目混珠”、真假难辨。

4、调查,落实注册资金来去情况。前往相关单位调查发现:一是项目业主2007年借款800万元用于验资,2天后通过支付关联企业借款归还,增资后即申请由自主投资项目变更为国家投资项目,先后获得各种政府补助及政策性贷款1000余万元;二是预付设备及工程款949万元中通过虚构工程、设备合同转移资金732万元,其余200多万元转移到外地;管理费用729万元大部分为差旅费、招待费,多以复印票据和白条报销,存在套取转移资金的嫌疑。

四、包装同一项目,多头、重复申报政府补助资金

政府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单个项目的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原则上均为一次性安排。对于已经安排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投资项目,相关部门不应重复受理其资金申请报告。通过获取某单位补助资金近几年的项目申报资料,关注相同申报单位近期是否多次获得补助或贴息资金,关注有关处室分配的类型相似的申报项目,关注国家、省、市、区多级为同一项目安排补助或贴息资金的情况。下面以D公司和E公司利用各项目主管部门沟通渠道存在缺陷,将同一个项目进行包装,采用不同的项目名称在不同年度分别向同一主管部门的不同处室进行申报并获取补助资金为例。

1、向同一部门不同处室申报,重复获取财政投资补助资金。分析某单位2006-2008年的获取投资补助资金的项目资料发现,D公司实施的名特鱼规模化项目分别在2007年、2008年通过该单位农业口和高技术口申报并获得政府投资补助300万元和140万元,延伸检查D公司项目实施情况及财务核算情况发现,2007年和2008年申报的项目实施地点和项目业主完全相同,实际为同一个项目重复申报获取投资补助资金。

2、向市区两级主管部门申报,重复获取投资补助。延伸检查E公司2008年获取的某项贷款贴息资金时,通过询问财务人员并检查会计资料发现,该公司实施的化工维修设备制造项目于2006年申报获取市级贷款贴息资金42万元,又于2008年编造贷款合同等方式重复申报获取区级贷款贴息资金65万元,属于同一个项目多头申报获取投资补助资金。

五、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财经法纪意识淡薄,利益驱动和侥幸心理作怪

个别企业经营的产业与国家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有一定的相似性,自身又不愿投入资金扩大再生产,抱着国家补助资金“不拿白不拿”的态度,在经济利益驱动和侥幸心理的作用下,利用自身具备的一部分条件,比照相关投资补助和贴息政策的要求,变造、伪造各类项目申报资料,妄想“浑水摸鱼”,财经法纪意识淡薄。

2、部门审核把关不严,部门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机制

一些主管部门制定的项目申报资料审核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获取政府补助资金的审查环节较薄弱,未落实相关审核人员的责任,无法有效地规范项目的审查行为。同时,相关项目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机制,无法对项目业主提供的建设用地、环评报告等项目申报资料进行复核检查,给企业留下作假空间。

3、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容易滋生“侥幸心理”

主管部门普遍存在重视项目申报和审批,对项目实施情况和效果的跟踪检查和处理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民营企业产生“侥幸心理”,主要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包装项目上,采取各种方式方法进行伪造、变造,套取政府补助资金,而对项目的实施效果不以为然,实际上造成了政府补助资金的损失浪费。

六、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意见

1、加强政府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申报审核工作

相关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项目申报资料审核的相关制度,加大对民营企业申报国家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的审查力度,对必须提供的环评、规划、国土等项目立项资料应要求项目业主提供原件,发现疑点或问题时,应采取函证、问询等方式进行确认,从制度上规范项目的审查行为。同时,要强化资料审核人员的责任,增强资料审核人员的责任心,确保项目申报资料的真实性,杜绝套取国家补助资金行为。

2、主管部门间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必要的沟通机制

发展改革委、规划委、建委、环保局、财政局以及行业主管等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应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和信息沟通渠道,对项目主管部门发现项目申报资料中存在的疑点和问题,应给予积极帮助,并及时反馈查询结果,防止个别企业变造、伪造项目资料,将同一项目多头申报,骗取政府补助资金行为的发生。

3、强化监督惩处措施,推行企业诚信黑名单

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造假行为的查处力度和处理处罚力度,对骗取的财政补贴资金,应采取措施全力追回,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应当严格追究。同时,应建立企业诚信黑名单,对造假企业及其法人代表予以公告,不得再享受政府投资补助,从而从源头上杜绝企业多头申报、弄虚作假行为,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06).(财会[2006]3号).

[2] 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31号).

[3]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3号).

上一篇:浅议民营企业薪酬管理 下一篇: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