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形势下青岛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的探讨

时间:2022-05-05 09:04:40

免费开放形势下青岛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的探讨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历史的必然;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免费开放后对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在阐释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意义基础上,探讨了免费开放形势下,青岛博物馆事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2008年1月23日,、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此后,文物行政部门管理的1804个国有博物馆分三批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占文化文物部门博物馆的75.67%。青岛市作为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这样号召,将首批18处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并在随后两年期间免费对外了42处场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历史的必然;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免费开放后对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在阐释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意义基础上,探讨了免费开放形势下,青岛博物馆事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意义

博物馆作为一种最直观的文化载体,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传承文明、繁荣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形象的代表,同时还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启迪人们心智的教育场所和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这些特殊资源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人类历史文明和文化遗存的重要窗口。历史文化遗产是属于全社会的,是属于公众的,免费开放实际上是公共产品惠及于民的归位。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在维持本身正常、有效运转的前提下减少甚至免除收费,使其面向普通大众,丰富并扩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免费开放,降低了门槛,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灿烂文化的气息,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源远流长的文明,激发公众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爱国热情。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拓宽青少年教育场所,为他们提供了解和接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历史,更好地学习知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另外,博物馆免费开放,还可以促进博物馆自身的发展,促进其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转变。

二、免费开放形势下,青岛博物馆事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2008年起,青岛市将首批18处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随后在两年期间青岛市共计有42处场馆对外免费开放。青岛市免费开放后运转情况总体良好,但由于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一,参观人数增多,参观质量的下降。

免费开放后,参观人数的猛增,在免费开放的第一年,青岛市各博物馆接待观众143万人次,部分场馆增幅达140%,严重超出了正常接待量。免费开放后各处博物馆发挥了文化传播、教育宣传、社会服务等功能,但是也带来了参观人数增多,参观质量的下降的普遍问题。

第二,博物馆总体数量不多,人均拥有数量过少。

从博物馆数量比较,2008年北京市拥有注册博物馆143座,青岛市的注册博物馆仅为22座。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登记注册博物馆数青岛排名第7位;国有文博系统博物馆数量青岛排名第8位;民办博物馆数量青岛排名第9位。通过对比看出,青岛博物馆事业发展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总于中游水平,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第三,博物馆的类型不够完善,总体布局不合理。

青岛的博物馆已初具规模,类型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但与青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形势和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比较有明显差距。免费开放后,青岛博物馆后续吸引力明显不足,短时间的免费繁荣效应过后,观众人数骤减,由于该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运营带来强烈冲击,增加的财政投入越来越多,却失去了应有的激励机制。同时,受展览场地、安全、资金以及对藏品研究不足和缺乏文物交流与利用等,相当一部分博物馆展品长期不换,资源利用不充分,更难取得经济效益。

第四,文博拉动经济较弱,社会效益差。

由于“宣传教育、服务社会”的公益性目标是博物馆工作的主要职能;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核心、最主要的文化精神产品;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博物馆人的时代使命;加之青岛博物馆位置较偏,周围没有服装、餐饮、酒店、旅游等配套服务设施,参观者不能停下来、住下来,造成各种宝贵资源的浪费;也不能把博物馆建设成游客必到的旅游观光点,不能开发各种相关特色纪念品等等决定了文博拉动经济较弱,社会效益差。

第五,博物馆免费开放下财力支撑不足。

公共政策要想达到预定的效果,必须有足够的、必要的财力资源作保证。否则,一项制定的再完善的公共政策,如果缺乏必要的财力资源,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从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可以看出,博物馆在政策执行时对财力资源的准备不够充分。现有博物馆一般都是根据收费参观的需要兴建的,加上经费紧张缺少必要的维护,导致一些设施设备很难适应免费开放的正常运行,例如有的博物馆安防设施陈旧,安全管理漏洞较明显;有的博物馆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特殊群体无法参观;有的博物馆参观空间相对窄小,观众容量有限;有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老套,展览品位较低等,这都成了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顺利实施的障碍。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一,创新免费开放的管理模式。

针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参观人数的猛增,严重超出了正常接待量,参观质量的下降的普遍问题可以创新管理模式,如可以采取免费不免票的形式控制人流以及预约参观等管理模式,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人流,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传播、教育宣传和社会服务等功能,有效解决因参观人数增多而造成的参观质量下降的现象。

第二,延长文博资源链条,定位要突出青岛特色。

为克服博物馆总体数量不多,人均拥有数量过少的现象可以采取延长文博资源链条,创新产业增长,如可以针对博物馆对应的文物建立起与文物对应的文化展览,拿青岛山炮台来讲,可以顺势整理一些与之有关的侵略历史等作为文化展览的一部分,这样就延长了文博资源的链条,丰富了参观的资源。所谓青岛特色,即青岛特有的、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有别于其他地方特色文化。正是这些富有个性和特色的东西,最令人向往、眷念和回味。博物馆合理定位、突出地方特色,就是要发掘、收藏、研究和展示本地优秀的特色文化,使博物馆真正成为让外界和世人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建设发展的窗口。同时,要注意兼顾博物馆展陈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促进相关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如青岛1897-1922年德日占领青岛的历史炮台遗址,在青岛修建的炮台地下指挥部等这些都是青岛所特有的历史遗产。

第三,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完善总体布局。

为克服文博馆类型不够完善,总体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我们可以依托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整合相关资源,形成产业优势开发出一些具有使用、欣赏和收藏价值的文化纪念品等文化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的竞争力。博物馆文化产品要突破文物复、仿制品的局限,深入研究、发掘并体现藏品、展览的文化元素要研究成立以产业开发为主的集展览设计、文物复制、纪念品、工艺品及具有博物院特色的文化品牌公司,以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为完善总体布局,可以将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发挥政府资金和财税优惠政策支持的优势,给予重点扶持。要以博物馆文化创意为核心,以国内外市场营销和消费群为导向,培育一批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的示范项目和基地,创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创意品牌。

第四,组建文博参观、旅游、服务为一体的联盟团队。

青岛市地方政府可以由青岛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管中心牵头成立由青岛市旅游局、市文物局、市博物馆等多部门和服装、餐饮等众多服务企业组成的文博参观、旅游、服务为一体的联盟团队。该联盟团队在提供免费文博旅游的前提下,为每一位文博参观者提供360度全方位的吃、喝、住、行为一体的综合立体服务,这样就可以使参观者停下来、住下来,也可以避免各种宝贵资源的浪费,更好地带动地方经济建设,做到了宣传教育和服务社会。

第五,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文博后续良好运转提供支撑。

博物馆免费开放,虽然减轻了社会民众因文化消费而带来的经济压力,但博物馆却因此财政短缺。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确保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落实到位”。政府投入是免费开放的基础和保障,博物馆要对这些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切不可挪用、占用。具体来说,博物馆要合理排列支出,用有限的资金安排免费开放的急需支出,保证免费开放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呼吁财政部门关注博物馆。

总之,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和城市文化品位、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在做好免费开放文博馆工作的同时,必须认真规划博物馆事业,不断创新科学管理,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展陈水平和服务质量,真正使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与社会综合效益得到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青岛山炮台教育基地)

上一篇:企业人才开发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新时期新闻媒体如何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