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04 01:19:57

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结合河南农业发展的现状及要求,确立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2015年的发展目标。提出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的五个主要任务:推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推广节约型种养植业;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为主构建循环经济链;全面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河南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186-02

河南是中国农业大省,有耕地资源近8 000千公顷,占全国的6.2%,是中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年4 000万吨以上,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位,小麦、玉米、烟叶、畜产品等多种农产品产量处于全国前列,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然而,长期的高强度生产使河南农业面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模式,走高产、高质、高效、循环、再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

一、总体思路

探索以“高利用、低排放、无害化、高效益、可持续”为原则,推进农业生产由资源浪费的粗放型向资源节约的集约型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

一是大力开展节约降耗:重点加快农业优质基地建设,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发展节约型种植业和集约型养殖业,降低农业生产资源的消耗[1]。二是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链条;大力普及户用沼气,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广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三是有重点地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循环经济技术、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重点发展方向和目标

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2];构建起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初步搭建起经济效益高、资源生产率高、废弃物资源化率高为特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到2015年左右,全省全面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基本普及测土施肥,降低化肥农药施用强度至目前的70%左右,全面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规模化养殖区基本普及大中型沼气,大面积推广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一批农业清洁技术推广中心,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建成乡村清洁设施[3]。

三、主要任务

1.推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

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重点,通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广立体种植和间作套种技术,不断提高复种指数,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效率。做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逐步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

实施国家粮食工程核心区规划;积极推进以优质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等重大项目;发展烟叶、油菜等经济作物优质基地建设;发展服务于城市的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基地;继续推进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进畜牧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化;重点加快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加工,实现间接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河南建设林业生态省为契机,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2.大力推广节约型种养植业

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进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和节能,建立节约型种植业和集约型养殖业,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4]。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土地还原处理率,实现农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生态化,因地制宜地构建粮食、畜产品、经济作物、果品蔬菜果、药材等生态产业链条,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产业网络;构建豫西旱作区资源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旱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抓好以节地、节水、节肥等农业资源利用率为特征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5];加快高耗能老式落后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鼓励生产、使用新型节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

3.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为主构建循环经济链

结合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大力发展有机肥和沼气,加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通过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适宜地区构建多个农业循环经济链条。通过青贮氨化、生产高蛋白饲料,大力发展秸秆饲料化;通过生产有机肥、直接还田等措施推进秸秆肥料化;积极发展农作物秸秆原料化,如作为造纸、糠醛原料,制作秸秆餐具,培植食用菌等;探索发展秸秆能源化,如秸秆制沼气、气化和发电等。大力普及户用沼气,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提高沼气规模化利用水平。全面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推广“畜禽粪便―沼(肥、菌)―粮菜果林”等模式;加强畜禽粪便规范化生产有机肥,提高粪便肥料化的层次;提高养殖业废水生物氧化塘多级利用和有机废弃物饲料化利用生态工程。

4.全面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以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为重点,加快开发应用既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又可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6]。

以现有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依托,建立起河南省农村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推广中心,拓展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途径。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在农业生产发达的豫北、豫中、豫东等地区,以乡或村为基本单元,推进农田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5.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园区建设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以生态农业园区、循环型农业生产―加工区为发展方向,建设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以发展面积较小的生态农业园,涵盖一定区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加工区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内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全省农业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在面积较小的园区内,把种植、养殖、渔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典型的“粪―沼(菌)―粮果菜鱼”、“粪、秸秆―食用菌―肥”等生态农业模式。

通过区域内构建“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生产”循环经济链,以生产要素为基本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农业种养殖和加工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产品和有害污染物在区域内的闭路循环,通过物质、能量流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最大限度的提高区域内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孟赤兵.产业循环经济[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25-28.

[2]张玉春,李宗植,陈其霆.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5,(1):80-83.

[3]任继明.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7,(5):22-24.

[4]陈良,江波.循环经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农村经济,2004,(9):65-67.

[5]张庸萍,袁冬梅.论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1):65-68.

[6]闫双.论循环经济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05-507.

上一篇: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初探 下一篇:公共事业管理的有效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