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漫步诗苑词坛

时间:2022-05-04 10:05:52

引领学生漫步诗苑词坛

【摘要】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学生学习诗词,为了应付考试,总是把“背诵、默写”作为最终目标。实际上,学习诗词的目的远不止此,而背诵只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学习诗词不仅要背诵,还要品味、想象,使诗词真正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情操,获得美感享受,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这才是我们学习诗歌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诵读 品味 表达 知人论世

一、 诵读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如果说手感、乐感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观剑”“操曲”之实践,那么对语言的感觉――“语感”的形成,自然就离不开“读”这最基本的实践方式。教师必须创造条件,设置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能自由充分地亲近、触摸、咀嚼诗文。教师在诗词的诵读上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诗词诵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朗朗上口,音韵优美。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词的韵味。除了要把握节奏以外,语速的调控、感情的渗透,也都要反复示范。学习《望岳》时,“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声调要清越、高昂,读出泰山景色的神奇,山体的高峻。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展现了诗人的志向,勇攀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读的时候,气势要达到高潮,感情上要放得开,读出诗人的豪情,积极进取的决心,声调高亢激昂,情态稳重,目光坚定。每首诗语调、语气、感情各不相同,如果没有反复的诵读,是很难通过声音来表达出诗的韵味的。古人曾这样说“善念之利于记,犹如阳光之利于视,”朱光潜甚至还说“熟读成诵,玩味其中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使它不但沉到心灵里去,还须沉到筋肉里去。”走好了诵读这一步,就有利于对语言的品味和对意境的联想与想象了。

二、品味

品味语言重在“感悟”,即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对语言文字本身有所发掘、顿悟。体会诗歌遣词用字的千锤百炼,手法的千变万化,对于感受诗的优美意境尤为重要。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惊起一滩鸥鹭”中的“一滩”,可以这样品味:“在静谧的日暮时分鸥鹭都栖息在沙滩上入睡了,而一群尽兴归来的少女们惊动了附近的几只鸥鹭,谁知这些可爱的鸟儿机敏得很,一传十,十传百,霎时,都莫名其妙地腾空而起,形成傍晚荷塘里的一种美妙景观。”“一滩”和“一群”相比,不仅表明数量多,而且读起来声音响亮,韵味无穷,内涵丰富。通过对诗词语言的品味,就能顺势利导,转入到对全词意境的联想和想象。

三、表达

人常说:“诗是有韵的画,画是无韵的诗,”古代许多诗人都能画得一手好画,有著名的王维、苏轼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达到心领神会,然后再从整体上感知诗的意境,想象全诗的画面,把一个个画面连起来,就成了一个流动的片段,就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流连往返,学生沉醉其间,感情得到了升华,性情也得到了陶冶。然后让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的流动的片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使内部语言得以外化,这个外化的过程,就是训练语言表达的又一实践。有个学生这样描述《如梦令》的画面:“一个静穆的夏日夜晚,橘红色的晚霞染红了西方的天空,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荷塘,清澈的湖面上,粉红的荷花竞相开放,那翠绿的叶子像亭亭的的裙,摇曳多姿。在这美丽的荷塘里,一群酒酣兴尽的少女因沉醉而误入了莲花深处,她们惊慌地争抢着划船,莲动舟荡,喧闹声惊醒了荷塘的酣梦,也惊起了一滩雪白的鸥鹭在晚霞中翩翩飞翔。”当这个学生用她那美妙的声音饱含感情地叙述完之后,教室里掌声四起,同学们一个个面带微笑,充满了对诗中意境的向往、憧憬之情。

四、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也是学习诗词常用的手段,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阅历,不同的时代,使每个诗人的作品异彩纷呈。知道了作者以及他所处的背景,对于理解诗词的含义大有帮助。

“教是为了不教”,当我把学习诗词的这几个步骤归纳之后,同学们自己就能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实践运用。于是,我试着让学生按这几个步骤来欣赏一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兼于这首词本身的无穷魅力,同学们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那是一阵阵悠长婉转、意味隽永的诵读声,那一幅幅凝神细思、揣摩玩味的入迷神态,那一段段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欣赏文字,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一个学生是这样欣赏这首词的:“寂寥的秋野,一棵光秃秃的老树孤独地挺立在荒原上,一枯藤缠绕着树干,在风中瑟瑟发抖。一只羽毛凌乱、毫无光泽的乌鸦蜷缩在树杈上,偶尔‘哇――’的一声惨叫,让人听了心惊肉跳。踏上一座小桥,河水清浅缓缓流动,岸上几户人家的房顶上,缭绕着几缕轻烟,可是这不是我的家!这狭窄凄清的古道上只有一匹老马作伴,抬头望去,血红的夕阳马上就要下山了,太阳啊,你也要回家吗?可是我的家在哪里呢?”

当然,诵读诗词,品味语言,想象意境,知人论世这种学习诗歌的方法,并不是完全按照这种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的,它们是融汇在一起的,互相渗透,诵读中有品味、有想象;品味更需要边读边想;想象如果缺少了诵读与品味,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上一篇: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初中科学课堂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