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班幼儿数学操作兴趣的四个策略

时间:2022-05-04 09:31:18

激发小班幼儿数学操作兴趣的四个策略

【问题由来】

在“认识图形宝宝”这一数学活动结束之后,我将已有的数学教具,一些不同形状嘴巴的动物盒子放在了数学区,并且创设情境:“请小朋友们在区角游戏时间,送一些饼干给小动物们吃,记住不能让小动物吃错了饼干,要不然动物们要拉肚子的哦!”到了区角游戏时间,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有近十个小朋友进了数学区。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数学区里的那些动物箱子里已经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只要能被藏进去的东西都被孩子塞进去了,这哪是用来达到一定目标的数学操作呀,完全变成了孩子们用来游戏的工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观察和思考,我有所发现。

【问题症结】

一、提供的材料缺乏趣味性

成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我们总自以为是地以为这个是可以发展孩子智力的,那个对于孩子而言是有意义的,这些在我们看来又是有趣的。但是事实上,孩子们并不喜欢,他们不喜欢这样有限制性的操作活动,更倾向于那些没有设定好的游戏,或者当他们对这项活动感到无趣之后,便会内在自发性地重新寻找新的玩法,所以就会出现孩子们“捣蛋”的破坏,这些行为告诉我们,孩子们已经开始在反抗了。因此,材料的趣味性决定了孩子的兴趣,决定了孩子是否愿意去接受这项活动。

二、教师的支持力不强

我们有时又过于“相信”孩子,觉得只要交代一下规则,他们便会自己去操作了,这只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孩子们是很聪明的,他们会观察老师,一旦发现老师对他们这样的行为有所包容的话,他们会肆无忌惮地继续他们的“破坏”。这是一个有关老师如何支持的问题,我们参与活动的力度,或者说我们对活动的关注程度,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参与程度。

【解决策略】

1.变“繁琐”为“简单”。

在经过观察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对于那些零碎的装饰物很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会很快转移。当我们会为自己精心准备了一个精致的操作而欣喜时,试曾想过这样的操作对孩子来说是否有效的吗?人们都说多多益善,但是我觉得零碎的东西太多反而不易于孩子去操作。比如,在让孩子们认识图形的形状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大的操作材料,如,准备一些刻成不同形状的海绵,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填好不同形状凹进去的垫子,这样比较易于操作,且易看到操作结果。所以说,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操作材料。

2.变“被动”为“主动”。

即便是区角的游戏,孩子们也想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奖励,如每天按照要求进数学区操作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份奖励。在我们班,我会提供一些操作性材料,将平时一些数学活动中需要完成的操作投放到区角里,谁完成了一个操作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通过外部奖励激发孩子的操作欲望,从而强化孩子自主操作的意识。

3.变“无声”为“有声”。

在活动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喜欢玩“学说话的汤姆猫”的游戏,孩子讲一句,猫就会学一句,孩子们经常喜欢和猫聊天,这样就无形中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变“无声”为“有声”,改变传统的操作模式,让孩子可以带一些有声的智力操作玩具,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的品质,又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需要强调的是,“有声”并不一定是有声音,也可以是“活”起来的,让安静的数学操作动起来。比如,在认识数字宝宝时,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摆上迷宫,设置一定的情景游戏,让孩子按顺序跳格子,到“灰太狼的城堡”里去“营救小兔子”等等,这样改变了以往的操作模式,动静结合,更适合于低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4.变“单一”成“多元”。

在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强调领域的整合,为什么一定要将区角划分得那么明显呢?为什么孩子们总喜欢一直呆在美工区画画和剪纸呢?为什么建构区的魔力那么大,那些积木百玩不厌呢?这是因为数学本身其实并不是那么有趣,面对一些按照要求去完成的操作,孩子们当然会疲倦,所以,我们改变传统的数学区模式,加入一些新鲜元素,整合其他区角的操作,就会让数学变得生动和有趣。如,我们班的数学区角是多元化的,孩子们可以根据数字标记房子,捏出一些好吃的汤圆或者“汉堡包”住进相应的房子里去;也可以根据给动物的房子送上数字宝宝做朋友;还可以用积木根据动物的数量帮小动物们盖房子等等。多领域的整合让数学区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生动化,让孩子们在数学区忙得不亦乐乎。

总之,在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中,教师只有做到始终以“儿童在前、教师在后”为基本原则,体现活动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理念,通过观察幼儿的探究和操作行为,积极思考怎样通过材料间接体现“引导性”,以使幼儿的探究和操作学习更自主、更有教育和发展价值。在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中,教师只有拓宽视野,尽量选择与设计开放性、游戏性、低结构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去接触、感知、应用数学,而不是将数学孤立起来,“为了数学而数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数学区角中真正“动起来”。

【总结反思】

经过调整和改进,我发现孩子们对数学区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再也不要老师督促着才去数学区了。另外,为了让孩子学会整理好操作卡片和玩具,我将每组卡片都做了相应的标价,玩具上也贴好了数字标记或者图形标记,孩子们会按照标记对应摆放。

让数学区“动”起来吧,让孩子们徜徉在数学的海洋里,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热爱数学,享受数学。

上一篇:英语课堂使用口语组织教学的好处 下一篇: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在妇产科手术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