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关村科技园区融资新选择

时间:2022-05-04 04:49:08

浅议中关村科技园区融资新选择

【摘要】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首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企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面向全国的科技成果辐射源,它在吸收就业,活跃市场气氛,推动经济增长,维护市场活力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资金不足、融资困难问题严重制约了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着手,通过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并借鉴各国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经验,结合北京市当地状况,提出了优化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小企业融资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路径

一、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时代,科技型企业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化不可忽视的生力军。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主体的同时,不仅加快了产业化的升级和结构化的调整,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凭借着强劲的科技投入和卓越的科技产出占据龙头地位。届时,中关村己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企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面向全国的科技成果辐射源。但是,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严重不对称极大地限制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并且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本身具有创新性、不确定性与风险性、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资金不足已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融资困难成了制约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现实的市场并不完善,即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交易中的各人由于拥有的信息不同,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Stiglitz和Weiss(1981)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原因。他们认为:理性的银行为了规避贷款违约的风险,被迫采取了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而并非通过提高利率的办法来达到供需平衡,从而以鼓励资信高的企业借款。事实上中小企业的资信度一般都较低,至此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Berger和Uden(1998)认为,之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其最重要原因是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并且中小企业具有金融周期,以此修正了企业融资成长周期理论,认为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多依赖于初始内部融资、贸易信贷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则可以获得银行融资;最后,如果该企业持续稳定增长,则有机会通过债务市场和公共权益进行融资。Berlin和Mester(1998)提出了“关系型贷款”,即利用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中小企业借贷风险的一种贷款协议。

二、中关村科技园区融资现状和特征

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北京市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主要集聚地,其企业总数已发展到2万多家。2012年1季度,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达到3166.4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利润141.7亿元,实缴税费217.9亿元,企业聚集的各类人才总量达到了138万。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小企业仍然备受资金的困扰,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为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积极努力,在传统融资路径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融资路径。

1999年12月,北京市政府设立了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其通过担保使有限的资本金充分发挥放大效应,从而保证合作银行机构信贷资金的零风险。截至2010年底,该公司累计为8192个项目提供担保,担保总额达399.05亿元。2002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开展实施“瞪羚计划”,该融资路径已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支持资金近200亿元,成为园区高成长企业重要的担保融资渠道。2003年,为解决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初期贷款难的问题,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还开辟了“留学人员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还有,“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系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中关村园区内第一次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方式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筹措资金,开创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新模式。几年来,该计划有效的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促进了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规模发展。

此外,除了上述融资路径,2006年底,中关村管委会会同相关部门就中小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进行试点。期间采取鼓励政策,并规定凡将通过信用保证和知识产权质押组合发放的贷款,可纳入中关村信用贷款试点范围。担保、小额贷款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也可获得一定的风险补贴。这一做法有效缓解了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截至2011年9月末,多家银行累计为489家中关村科技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288笔,累计76亿元。其中2011年142笔,13亿元。

三、中关村科技园区融资“瓶颈”

从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以及其相应的支撑体系和所处的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我们来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1.资金需求者的非均质性

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银行由于难以获得企业的全部信息,并且高科技中小企业在经营者素质、财务制度的健全程度、信息披露情况、信用状况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使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加剧了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

2.“麦克米伦缺欠”现象

目前,我国金融业还是国有专业银行一统天下,即存在大银行的垄断,并且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贷款有着更高的交易成本。高科技中小企业即使急需资金,也往往是告贷无门。资本市场不仅进入“门槛”很高,而且大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其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宗旨一直未改变,得到金融支持的往往是国有和集体经济。此外,高科技中小企业普遍资信度不高,即使我国实现了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改革,中小企业也会因为商业银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得不到贷款。

3.融资社会化支撑体系不健全

尽管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了拓宽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而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了各种措施,如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等等。但从总体上看,其融资的社会化程度仍然较低,突出表现为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融资中介机构不规范、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等。

4.融资环境不完善

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融资。就我国现行的有关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而言,虽然它们指导性很强,但是仍然存在强制性不足的缺陷,造成了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间法律地位和权利不平等。由于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仍停留在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节以及优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初级阶段,对于融资问题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硬性约束,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歧视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融资困难问题依旧存在。

四、中关村科技园区融资新路径

借鉴各国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经验,并结合北京市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体系完善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历史文化背景等现实条件,笔者提出以下优化融资路径的建议以供参考:

1.强化中关村科技园区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孵化器作用,完善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体系

参考英国将发展科技园及企业孵化器作为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依托政府的资助加上研究机构和高校设立的科技园来为企业提供前沿技术、人力资源和商业支持,从而强化中关村科技园区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孵化器作用。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美国的以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来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或者日本、德国和韩国的“关系型”银行融资为主的融资路径融资路径,以更好地完善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体系。

2.完善对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信息甄别系统,从而提高融资效率

就其高科技中小企业自身来说,企业应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企业财务信息,以使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融资。同时,北京市政府部门可以建立高科技中小企业信息库,在扩大中小企业信息采集范围的前提下,完善对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信息甄别系统,以便更好地发展高科技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机构,从而提高融资效率。

3.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择融资路径

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选择与其成长生命周期相匹配的融资方式。比如创业初期:开发高科技并将其转化为现实产品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技术失败是此阶段的主要风险。该阶段可以选择内源融资、政府的政策性资金以及风险投资等融资路径。发展期:企业已达到一定的经营业绩,具有财务盈利记录,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成本的控制至关重要,可以选择抵押或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或通过创业板市场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直接融资。进入成熟阶段后,由于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改善,融资的空间很大,可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同时其上市条件已也成熟,国内外创业板市场(包括主板市场)进入可操作阶段。因此,上市融资已成为这一阶段主要融资方式。

4.创新融资体制和加强法律保障,为高科技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政府应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提供财税帮助、让财政支持与信贷相结合、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共享性的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制订科学、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从而加强对现有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也可以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法》,建立风险投保险、知识产权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制度等多方面支持,强化法律意识,优化法律的执行环境,还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等经验更好地完善政府融资支持体系,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Stiglitz and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3).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

[3]曹敏,何佳,潘启良.金融中介既关系银行——基于广东外贸企业银行融资数据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3(3).

[4]吴瑕.融资有道[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5]全国工商联.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调研报告[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2.

[6]蒋志芬.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与中小企业融资新思维[J].经济问题,2008(6).

[7]周素萍.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0(4).

上一篇:共生原理下民间金融生态秩序调整 下一篇: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