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建议

时间:2022-05-04 03:28:30

关于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建议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正日益成为正规金融体系的补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风险、监管等问题,造成金融安全隐患。从当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互联网金融框架的特点与功能,并对当今国内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风险;金融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2.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316-02

引言

互联网金融的话题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再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最新的《互联网金融报告2015》中也着重指出,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呈现出一些重要趋势,其中一个要点就是传统金融业务将更加网络化。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普及,大数据和云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开始与传统金融业务互相渗透,互为补充。互联网、金融,这两个原本看似并无交集的行业领域,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不断迈向深度融合,向我们预示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第三方支付、P2P小额借贷、众筹股权投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小额借贷等平台有力地组建起互联网金融的框架。以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众多公司借助以上四类模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崭露头角,并带动了新一轮金融创新的狂潮。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百花齐放

阿里巴巴率先在互联网金融界施展拳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2014年2月底,我国P2P网贷平台猛增至626家,以陆金所、拍拍贷、人人贷等为首的P2P平台风生水起。电商行业的佼佼者如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等都在逐步开展B2B供应链金融业务;商业银行、证券机构也开始与电商合作,中信银行、国元证券等纷纷开启网上开户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攀升

自2007年P2P登陆中国后,其交易规模已经连续6年保持150%的同比增长。2014年,中国权益类众筹融资规模达4.4亿元;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突破8万亿元;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近6万亿元,同比增长391.3%。

(三)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不断

阿里巴巴的“余额宝”、百度公司的“百度百发”、网易的“添金计划”等金融产品繁花似锦,极大地冲击了传统金融行业,同时也在投资者中掀起了新一轮在线理财热潮。以阿里金融为例,阿里巴巴在金融服务领域已包括贷款、担保、保险、信用卡、支付结算等全流程。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与功能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不再满足于仅向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等支持,而长期以来,互联网企业深度积累的企业、个人数据库也为其开拓金融领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于是,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形成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领域。Hannon和McDowell(1995)指出,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金融创新的动力,金融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出的互联网金融正一种金融创新。谢平、邹传伟(2012)提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三种金融模式。1汤皋(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通过无形的网络为客户办理资金融通、投资理财、支付结算等业务的资金融通行为。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是一种集支付、交易、融资功能于一体,依托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机构平台。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突破交易对象限制,逐步平民化

与传统金融机构专注于大客户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对某些客户的金融排斥,可以充分服务于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业务要求。

2.业务经营信息化,信息相对对称

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将高度分散化的企业、个人信息集中加工处理,形成分门别类的数据资源。此举降低了金融机构获得投资企业信息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3.金融脱媒,资源配置去中介化

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信息经常不对称的机率被大大降低,资金的供求双方可以脱离银行或交易所等中介机构,自行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互联网金融有着明显的去中介化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1.信息搜集和处理

云计算、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解决了困扰金融机构一时的信息资源分散杂乱、利用率低下的难题。通过将不对称、金字塔型的信息扁平化,互联网金融有效地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大大了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2.支付功能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优越,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以及金融创新的活跃,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第三方支付已经被广泛使用。截至2014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已迅速突破8万亿元。

3.资源配置(即融资)功能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金融脱媒作用,在资源配置领域网络融资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此外,经营业务大范围信息化,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分析数据,寻找到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与风险分散工具,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互联网金融一经问世,便在短短几年之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透过节节攀升的数字,我们不难发现现存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仍然弊病缠身。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风险潜伏

互联网金融虽然方便快捷,但其便捷的支付、交易、融资等业务必须基于网络平成。因此,但凡网络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互联网金融的整体运作将会受到巨大的威胁和致命的打击。更不可小觑的是,互联网金融活动牵扯到巨大的资金来源、流向和庞大的个人、企业隐私信息。因此,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问题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隐私安全。

2.法律法规政策滞后

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却一片空白。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缺乏明确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也没有一定的标准。互联网金融业鱼龙混杂,有如雾里看花。

3.监督管理缺位

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缺乏严格的界定,因此我们难以确认互联网金融机构和日常监督管理部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督管理模式也随之失效。同时,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政策法规也较为缺乏,监管部门无法可依,监管现状一片混乱。

4.信用信息交换难

一方面,企业间的信用信息不直接参与交换,信息共享能力差,为不法分子间接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尚未接入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之中,仅靠自身业务资源审查对企业和个人信用,严重影响互联网金融机构决策业务的开展。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以上互联网金融出现的四个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互联网技术金融创新

充分发现并解决互联网金融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清扫该行业发展前进路途中的绊脚石。同时,加大对互联网金融重点核心技术的科研支持,主动进行突破研究;强调金融创新,在紧密结合信息结果和金融活动的基础上研发新产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2.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出台

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明确界定,以及对行业准入、业务规范、违法惩处、退出机制等一系列规定,使行业机构有遵循的标准,监管机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督机制

除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外,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督管理政策也应跟上步伐。为防止出现监管漏洞、监管空白等现象,必须首先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业由谁监管、怎样监管、监管范畴等问题。监管部门恪守职责、各司其职,禁止推诿。同时,互联网金融业明显的跨行业、跨市场特点又决定了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创新监管办法,适应其网络、金融两大特点,既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电子监管,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平稳有序运行,又不伤害其创新发展的活力。

4.完善人民银行征信体系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机构暂时并没有接入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之中,信用信息交换不便利。为提高信息和数据的使用效率,促进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应尽快将互联网金融机构接入征信系统。与此同时,扩充征信系统的信息来源,统一各机构信用数据的口径,构建全社会统一的征信体系,形成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

参考文献:

[1] 饶越.互联网金融的实际运行与监管体系催生[J].改革,2014,(3).

[2] 李钊钊.浅谈互联网金融模式[J].科技致富向导,2014,(29).

[3] 李有星,陈飞,金幼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4] 汤皋.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思考[J].金融会计,2013,(12).

[5] 陈林.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3,(11).

[6] 谭天文,陆楠.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国市场,2013,(46).

[7]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

[8]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上一篇:互联网理财市场议价博弈研究 下一篇:未来组织的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