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设立台资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5-04 01:03:32

海南设立台资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摘 要:2008年3月以来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好转,11月陈云林访台后更是取得质的飞越,两岸将实现直航,台资企业在海南发展迅速,其金融需求矛盾也日渐突出。本文从文人环境、发展需求、金融互补等方面分析了海南引进台资银行机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海南;台资银行;台资企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2-0080-03

自2008年3月份中国台湾地区宣布允许台资银行通过海外子公司对祖国大陆银行进行投资后,台资银行已开始涌入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等派出机构,而海南至今尚未有一家台资银行进入。海南是否有必要设立台资银行?是否具备了设立台资银行的条件?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海南设立台资银行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海南不仅需要台资银行的进入,而且已具备了台资银行设立的条件,应积极促进台资银行登陆。

一、海南良好的社会人文条件为台资银行进入提供了准入基础

1.自然环境相近,人文环境好。海南和台湾是祖国的两大宝岛,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相似。海南岛上的先民很多是从福建迁琼的,台湾岛上的先民也大部分来自福建,语言、风俗习惯很接近。近年来,海南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精心组织,树立特色品牌,使琼台交流异彩纷呈。海南每年接待的台湾游客达6万人次,并显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以来琼台两岛少数民族大规模的参访交流团已进行了9次。2004年后涉及两岛经贸、农业、科技、文化、学术、教育等领域的大型交流30多个。目前在海南常住的台湾籍人口约1万人,海南嫁到台湾的琼岛新娘有6000人左右。两地直航后,两地人员往来与交流将更加频繁。[1]

2.海南和台湾同为岛屿型经济,投资海南可实现台湾经济发展战略性转移需求。海南与台湾作为中国的两大热带岛屿,气候和自然资源相似,文化相同,同为海岛经济,互补性强,具体表现在:一是海南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吸引台资企业。海南的气候等条件接近台湾,而且比台湾更优越,更适宜发展种养业,具有我国最适合发展现代热带高效农业的土壤。二是台湾资源较贫乏,内需市场狭小,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是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目前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潜力,种植面积、单亩产量、农业技术的投入及市场运作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背后拥有13亿人口的祖国这个大市场。三是台资企业在海南可享受中国对外资企业进出口免税等优惠政策。四是海南相对低廉的物价和劳动力资源可有效降低台资企业的经营成本。五是对台湾而言,投资海南使其资本、技术、农业开发潜力有了新的出路,并找到了更广阔的舞台。对海南而言,台商带来了优质种苗,加速了农业品种的升级换代,同时台商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现代的经营方式和海外市场销售网络,积极推动海南农业发展。

3.琼台姊妹岛交通往来便捷。2008年11月4日下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这宣告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通邮、通商、通航"的"大三通"即将变成现实。而我国血脉相连的两大宝岛--台湾岛、海南岛也即将建立更为亲密的联系:海口成为新增的两岸客运包机航点之一,海口、三亚、洋浦成为海峡两岸海运直航港口。目前,在海南定居的台胞有三千五百多人,是台胞定居的一个大省,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仅次于福建、广东。特别是近几年,到海南投资的台商企业越来越多,台商经常往返于琼台两岛之间。两岛未直航以前,他们要绕道香港、澳门,来往很不方便,单程一次就要花四个多小时。"大三通"以后,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了,相应的费用也减少很多。而且台湾岛上的同胞到海南观光旅游也变得非常方便,有利于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2]

4.优越的金融环境有利于台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海南的金融环境良好,运行稳定,银行存贷款业务发展迅猛,信贷资产质量不断得到改善。从近三年的存贷款业务发展情况看,2008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比2005年末增加799.9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增加330.63亿元。海南银行业金融从业人员识别风险的能力较强,金融业整体风险比较小,不良贷款率低,从2007年度开始海南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整体盈利。海南省政府则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银行债权。作为金融发展的产业基础,海南的绿色农业、蓝色工业和金色服务业已进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表现出强烈的金融需求。[3]因而,台湾金融界人士一直就颇为看好祖国大陆的金融市场前景,希望尽早在境内设立机构,充分发挥其作为外资银行在外汇结汇和金融服务上的竞争优势,吸引优质客户,实现台资银行经营策略与市场的扩张。

二、在海南设立台资银行的必要性

1.台商投资总量逐年加大,涉及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宽,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强。1987年底,台商开始在海南投资,经过20余年发展,台资企业已成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截至2007年底,台商累计投资海南1599家企业,实际投资24.66亿多美元,居海南境外投资第二位。台商投资涉及汽车配件、电子、家具、瓜果和水产品种养及加工、房地产业、酒店、饮食、娱乐等31个行业。海南汽车、航空、浆纸等大企业均有台商投资,并实现双赢。如瑞利、六合、联顺等8家台资汽车配件公司,与海南汽车厂结成上下游关系;台湾“中华航空”等4家企业入股与海航集团联合投资经营扬子江快运;台湾星光人寿、汤臣集团分别与海航合作投资经营人寿保险业、酒店等;金光浆纸公司由200多名台湾专业人员组成管理和技术团队,台商成为该集团智力投资的主体。[4]2007年台资农业企业生产总值12亿元人民币,进出口产值1.6亿元(其中进口1亿元,出口6000万元)。目前海南有5万多人在台资企业从事季节工,其中3万多人固定就业。

2.台湾与海南在农业方面已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截至2007年末,台商在海南投资农业及其加工业共441家,实际投资3.47亿美元,承租土地23万亩,海南居于台资农业企业在境外投资的第二位。[5]琼台农业交流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台湾农业投资商在自身企业得到较好发展的同时,也为海南的农业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促进了海南农业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热带高效农业的转变,推动了海南农业向国际市场挺进。台商生产各类高品质农产品及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海南农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台商引进并推广的80多类500多个优育品种,加快了海南瓜果和水产业品种的升级换代。纵观海南近年来各类农产品的展销会,产品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很大一部分是台资企业和当地业者在海南生产的台湾品种。海南第一大出口农产品罗非鱼片,从鱼苗引进及繁殖、养殖生产到加工出口等,均由台商投资带动。以台资松正公司为代表的荔枝,以千驹、鼎立、海昌公司为代表的芒果,以三合利为代表的洋香瓜,以正一公司为代表的印度枣等等,已成为市场的热销农产品。

3.海南银行业不能向台资企业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服务。随着在海南投资的台资企业不断增多,投资总额不断加大,投资面不断扩展,迫切需求金融产品服务的及时跟进。而海南银行业对台资企业的金融服务主要是办理存取款业务,为其开立人民币账户和外币账户。除此之外,银行与台资企业的沟通不多。基于台商的特殊性,银行对台资企业的结算需求了解甚少,主动性不强,不能满足台资企业多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海南的台资企业中近六成有贷款需求,而在海南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则主要靠国开行解决台资企业的资金需求。如2008年海南某政策银行发放贷款76亿元支持某台资企业浆纸公司扩大生产规模。

4.台资企业从中资银行融资困难重重。回顾台资企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是依靠自身实力和经营积累,能得到当地银行支持的十分有限。其根源在于受地域限制使贷款的担保、抵押及贷款调查与管理无法顺利进行。首先,保证贷款的突出问题――贷款担保。中资银行不能接受台湾地区银行开出的信用证,海南台资企业也无法提供其母公司的担保,而且台资企业多缺少经营历史资料可供评估,台资企业因其“外来”身份导致的不稳定性而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因此,海南各商业银行对台资企业担保贷款多小心谨慎。其次,抵押贷款的突出问题――抵押物权属问题。一是境内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可供抵押。台商在境内的土地厂房大多是租用性质,昂贵的机械设备是海关免税担保,都不能抵押。二是因地域关系海南中资银行无法接受台资企业在台湾的资产做抵押。三是根据海南相关的土地管理规定,台资企业不能以承租或购置的土地设定为抵押物。四是中资银行对台资企业融资的抵押法规不健全。五是台资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商业银行对其掌控能力不足。所以台商的抵押贷款也不易进行。[6]据调查和访问台资企业中,60%以上企业都表达了对银行授信如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但基于上述原因,台资企业的资金需求难以获得满足。如海南琼海某旅业有限公司在琼海养殖鲍鱼,在2007年年台风过后雨水过多,造成鲍鱼大量死亡,损失人民币700万元。当时该企业为恢复生产对资金有很大的需求,但国内银行无法帮助解决,只能从台湾筹措资金恢复生产。

三、海南设立台资银行的可行性

1.台资银行在海南已拥有相当数量客户群。台资企业以群居为主,最大的客户群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工业、交通三大领域,群体较为固定,发展态势良好。近几年来台资企业又涉足海南房地产项目开发。如截止2008年初,仅台商投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就有131个,实际已投入资金3.56亿美元。开发房地产的台商正形成新的客户群。

2.设立台资银行可有效解决台资企业金融服务不足问题。由于台资企业的特殊性,其在境内的流动资金需求国内银行无法满足,但可以通过台资银行进行支持。台资企业在境内虽然没有抵押物,但在台湾则可能拥有房地产等实物资产,且可通过台资银行台湾总部对其信誉状况进行调查,为其办理异地抵押,即使借款人经营失败返回台湾,台资银行的总部通过其信息网络也容易查找。

3.设立台资银行可解决琼台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海南金融机构不清楚台商在台湾的信用及经营状况,有关资讯难以掌握。一些中小台资企业,母机构是在台湾设立的机构,它的信誉、还款记录、现金流、什么样的实力,海南金融机构无法进行全面了解。台资银行的优势是通过台湾总部对台资企业各种经营情况进行调查,为将来金融市场拓展业务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4.地方政府希望引进外资银行。海南建省后曾先后进驻过3家外资银行,目前仅存有中资背景的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海口分行一家。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尚未有其他外资银行在海口设立办事处。一位金融界业内人士分析说,外资银行的进入和退出都是一种尝试,或许跟海南整体战略有关。随着海南经济的迅猛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对海南经济充满信心的外资银行陆续进驻。[7]海南省政府也迫切希望引进外资银行支持当地经济建设。2008年3月19日,海南省省长罗保铭会见二十二家驻华外资银行二十九位高管时就明确表示,海南的热带高效农业、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业、新兴工业都颇有发展前景,非常欢迎外资银行来海南设立分支机构,参与经济特区的建设。

5.中资银行可借鉴台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海南省的金融领域发展仍较滞后,而台资银行最大的优势是零售银行业务,在品牌运作、人才、管理等各方面台资银行都颇有优势,尤其是消费金融方面较中资银行有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台湾金融研训院顾问赵乐峰说:“台湾银行全部都是开放式的。客户到银行感觉跟到饭店一样,圆桌式的。业务都到后面去做,前台都是跟客户聊天,那是一种消费的心情。”海南中资银行可通过引进台资银行,加强琼台的金融合作和交流,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8]■

参考文献:

[1]廖自如.琼台直航意义重大[N].海南特区报,2008,(11).

[2]康凯.两岸实现“大三通”海口登机将可直飞台湾[DB/OL].南海网,2008,(11).

[3]彭青林,陈岚桦.海南金融环境良好 外资银行入琼正逢好时机[DB/OL].中国网,2008,(3).

[4][5]卜云彤.台商在琼投资总额已逾24亿美元[DB/OL].新华网,2008,(9).

[6]台资企业面临融资瓶颈 有效解决需多方努力[DB/OL].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2008,(1).

[7]罗明阳.海南仅存一家外资银行已递交人民币业务申请[DB/OL].南海网,2007,(4).

[8]王珩.台资银行登陆不易[DB/OL].新浪财经网,2008,(3).

上一篇: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 逐步改善海南县域金... 下一篇: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