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高速公路建设EPC模式下监理的职责

时间:2022-05-04 12:57:32

浅析关于高速公路建设EPC模式下监理的职责

[摘 要]公路建设是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建设改革的重要发展对象之一。文章通过对EPC模式的概述及其管理方面的优越性及监理职责等方面内容进行初步分析阐释,并对其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探微,同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期对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有所帮助。[关键词]高速公路;EPC;监理;职责;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138-01

高速公路建设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属于国家综合管理的重要建设内容范畴,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需要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而EPC这种管理模式的优越性正适合高速公路建设的管理。然而,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监理方面实现科学的监管,达到职责明晰化管理。

1.高速公路EPC模式的概述及其优越性

1.1EPC模式概述

EPC 是“Engineering + Procurement + Construction”三个英文字母的缩写,也就是“设计+采购+建设”,就是我们常说的总承包。EPC总承包模式是指建设单位作为业主,通过固定总价合同,将建设工程项目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勘查、设计、采购、施工,并对所承包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通过系统优化整合,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该模式对提高管理水平、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作用。

1.2EPC模式在管理方面的优越性

在EPC模式下,业主提出投资的意图和要求后,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材料、设备采购以及全部工程的施工都交给所选中的总承包单位。“EPC/ 交钥匙模式”之所以在国际上被普遍采用,是因为和其他项目管理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能充分发挥设计在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能有效地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深度交叉;总承包单位以项目管理为核心,能有效地对质量、费用和工程进度进行综合监理和控制;总承包单位长期从事项目总承包,拥有一大批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人才,拥有世界上先进的项目管理集成信息技术,可以对整个建设项目实行全面的、科学的、动态的计算机管理,这是临时性的领导小组、指挥部、筹建处以及生产厂直接进行项目管理所无法实现的。

2.高速公路传统模式下监理职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探微

2.1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监理力度不足

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高速公路建设监理方面力度并不够强大,监理能力方面也得不到明显发展。高速公路的资金建设可以用“金桥、银路、铜堡坎”等词来形容,资金建设费用数额的巨大和科学技术含量的高要求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显著特点。所以,需要具备强有力的高速公路建设监理制度来实现对整个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管理。而传统的管理模式未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要求。例如在EPC模式下,监理机构权力在施工总承包单位之下,实际上并没有相当的权力来维持其监理力度和监管手段的正常实施。这样容易使建筑工程施工中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得不到有机地配合和管理,使资源浪费现象发生比较严重。

2.2监理方面人才队伍的建设很难落到实处

任何一个具有组织能力的单位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监理部门也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实现该部门人才队伍的科学化建设,才能给整个工程建设带来科学化的监督管理,才能促进整个工程建设不断向良性方面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和质量方面的不断提高。例如质量控制方面,如果监理部门人才在这方面没有足够的人才基础建设,必将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和评定方面出现很大的出入,这样,在监管过程中没有能够实现根本性的管理和控制,监理固有力度就不能落实到实处。

2.3监理职责明晰化管理机制不足

高速公路建设中,监理职责在很大程度上出现模糊化现象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权责没有实现清晰地管理,监理工作人员在监理工作中出现不负责或者少负责的情况,工作中只是形式上的表面化发展而已,没能牵扯到工作人员自身的更大利益关系,从反方面发现,监督管理中甚至出现关系化和开后门的不良管理形式发生。这样,很容易导致监督管理中出现很多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同时一些看似不严重的问题常常出现,这往往容易给工程施工和质量方面的安全问题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3.高速公路建设EPC模式下监理过程中职责管理方面的措施

3.1加强高速公路建设EPC模式下的监管力度,使职责能力实现强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要求实现监理单位具备独到的且强有力的监督管理能力,这就进一步要求高速公路监理单位加强其内部管理的制度,并业主给予监理更强的权力。同时对监理方也要求加强控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实现双管齐下的科学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例如在给监理部门足够的监理权力的同时也给其严格的责任承担管理制度,实现对其合理的约束,从而使两方面得到很好地控制。

3.2加强高速公路EPC模式下的监理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高速公路EPC管理模式下,建立健全人才发展建设强效机制,实现监理人才方面的不断培养与创新,为整个工程项目的发展打下质量、安全方面的监督基础,从而节约项目工程整体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整合人才资源的利用,实现高效化的监督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发展。例如不断培训现有监督管理员工的监理能力,适应国际化管理新模式的能力,实现监理人才的优胜劣汰管理,同时不断引进高级监理人才来实现人才队伍的强化建设,运用绩效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监理人员本身基本技能素质,提高监理人员职责责任感。

3.3明晰化监理责任职责,提高员工监理职责责任感

通过制度方面的明细化管理,提高整个项目监理人员的职责责任感,达到责任层层监理,提高整个项目工程的总体工程质量。例如建立员工细化职责管理,实现责任到人管理,如果某监理人员管理不好其职责范围内的相关监理工作,将会对其严格追究责任,较为严重的直接停职和高额罚款等方式进行处理,同时对能够优化监理职责的监理人员可以给予高额薪酬奖励和提高职务等方式实现鼓励,以此实现责任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贾亮.新形势下高速公路投融资模式浅析[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

[2]许进,徐春芳.工程项目管理EPC模式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3).

[3]谢贵宾.EPC模式下设计阶段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D].湖南大学 2011.

作者简介:赖荣朋(1986-),男,汉族,重庆璧山人,大学本科,理学工学双学士,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交通工程监理。

上一篇: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下一篇:建筑工程预结算工作的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