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

时间:2022-05-03 10:31:03

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

摘 要: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要想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就必须要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渠道。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和研究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对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5-0045-0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中学、大学阶段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效果往往和他在小学阶段所打下的基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做好小学阶段信息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成为了当下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这造成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往往过于陈旧,难以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在教学方法上很多学校还是采取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很难被有效调动。在课堂上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时间不足,再加上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不足,学生在学校所能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十分有限。另外,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开设的时间比较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很多学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这导致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

1.采取多媒体教学,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知识仅仅是凭教师口述,学生很难形成准确的概念。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以达到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多媒体强大的影音功能和动画功能可以使得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得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采取这种方法进行的教学往往效果更佳。比如:在小学三年级学习汉字输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演示输入法的切换方法,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的轻松。

2.正确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提升实践的效果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上,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计算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机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目的性,不知道该进行何种练习,往往是“走哪算哪”。这很容易造成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学生这种被动、盲目的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动手实践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首先,在教学中要选择难易适中的练习题目。小学生因为个人家庭情况的差异,计算机基础的差异非常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一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学生经过思考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练习效果。在不断地收获成功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动手操作练习的效果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为了可以在教学中顺利地完成上机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好时间的合理分配。在开始上机实践之前,教师应当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将上机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讲清楚,并且要规定好上机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机操作内容,同时,教师要检查学生上机动手实践的操作效果,提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3.尝试分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提升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使得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之上得到比较好的提升。在小学信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尝试开展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对于日常生活中接触计算机较少、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的学生应当以补课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对于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计算机、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则可以给予提高性的练习,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采取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优生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开展自学,让他们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则应当是以帮扶为主,重点是要带领学生打好基础,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这样才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4.运用游戏竞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往往对游戏有着比较高的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游戏竞赛教学方法能够对课堂的教学氛围进行很好的调解,为学生创造一种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进行魔术棒的教学时,很多学生对教师讲课缺乏兴趣,而更愿意自己去动手画。这时笔者就让学生使用魔术棒来画《龟兔赛跑》的情景图画,看谁画得最生动。学生听到有比赛就集中精力听教师讲魔术棒的用法,生怕自己学不会而导致比赛失利。动手环节时,学生们紧张地画起跑线,画领奖台,还不时地询问教师油漆桶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最终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示在大家面前。通过游戏和竞争的方法,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引入一些游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更快地掌握计算机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自身的创作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页制作比赛、计算机知识抢答、美术制图竞赛等活动来开展教学,这对于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提升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小结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又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并且内容更新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尽力给学生教授一些比较新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要点。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和茂.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之我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6).

[2] 赵艳,罗立成.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

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3] 高洪艳.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J].考试(教研),

2010,(11).

[4] 赵永林.让素质教育“落入”信息技术课堂[J].学周刊,2011,(19).

[5] 肖发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摭谈[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

究),2007,(Z4).

上一篇:悟道太极 服务社会 下一篇:质性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