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5-03 07:23:58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我们也在不断地对物理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比如如何使教学方法体现出个性,符合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何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正式教学中如何实施等问题。我们将在下文中从不同方面提出不同教育方式以找到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物理 教学方法 因层施教 实验

一、物理教学“因层施教”

我们常听说“因材施教”,而这里的“因层施教”是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应该体现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方式的教育手段。决定该学生处于何种层次有多种因素,首先分为先天和后天。先天因素包括了遗传方面,而后天包括了环境、教育、自身努力等方面。这些因素的差别也造成了学生特性的差别,根据这些差别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性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采用高效且个性化的教学手段,从而发现、激发学生的潜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教师应该“因层施教”,在设定教学“底线”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而这里的“底线”又代表着什么呢?它代表着每位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将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而设定的。在学生达到这个“底线”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教育层次,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并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正如令学生头疼的圆周运动,老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关于这部分的基础知识,比如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v2/r(其中,r指半径,V为线速度,a为加速度),这时候就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自行发挥,在不同的情境下对该公式进行探讨与整理。这一部分就是我们说的“底线”,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当学生大概掌握了这个知识,对于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根据教材自学,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着重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真正达到灵活运用。

二、教学与实验的开放性

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载体――教材。何为教材?教材来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因为它对于课本来说并非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它在编写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教材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这也要求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该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把握重点,围绕主题做出适当的延伸和开放,这有利于教师参透教材的中心,对教材进行完善。以“回旋加速器”这个课程为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先讲结构后讲原理,课堂气氛也就难免“死气沉沉”和呆板无趣。学生被动地接受着这些结论成果,知识过于静态化,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并且抓住根本。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具有开放性。首先提出有趣的、值得思考的问题“抛砖引玉”,让学生自行动脑思考,找到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探索,找出解决的方法得出问题的结果。在这一环节过后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教师给出适当的意见,学生与教师在课堂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得出结论后对学生的探讨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得到“动态”知识,这样也促使学生慢慢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对于高中物理来说,它不光要求学生要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有良好的动手能力,所以实验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家常便饭。何为实验教学?就是教师先为学生进行正确的演示,再由学生对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学生可以在实验中深刻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理清物理中不同单位和规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对于物理实验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多方面以及多条件的思考习惯。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然而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物理实验却受到了课堂的局限。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题海战术”中,忽略了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比如在测试重力加速度这一课题中,除了常规的单摆测定方式还有哪些测量方式呢?让学生进行假设后再通过实验进行论证,带着问题做实验也会获得良好的收获。

三、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

我们常常听到“正能量”这个词,我们也相信正面的暗示和引导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所以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将鼓励学生这一原则牢记于心。首先在课堂中要采用积极、鼓励的语言,杜绝负面词汇。教师应该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用缩小镜观察学生的缺点和劣势。而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自发地欣赏、关注、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忽略学生的缺点和劣势,把握其中的“度”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制胜法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在现实的教学中对于那些“眼高于顶”、过于自信的学生,教师需要使其明白“山外青山楼外楼”,让他们更加务实和谦虚;对于那些自卑的学生要进行充分鼓励与肯定。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过于鼓励学生使其“不知天高地厚”,也不至于过于否定学生使其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探讨本课题时我们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第一,“因层施教”,根据各学生的先天和后天条件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具个性,也是现在流行的“订制学习”,在坚持“底线”的基础之上,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第二,包括教学和实验的开放性,在教学方面也包含了教材方面的开放性,这主要期望学生可以获得“动态知识”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方面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些因素的结合使教学效果达到1+1>2。第三,通过正面词语的鼓励和引导,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可塑性,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松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J].读写算,2013(46).

[2]周晓丽.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1(33).

[3]彭前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上一篇:在中职护理教学中贯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思考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