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需全方位推动产业持续升级

时间:2022-05-03 04:00:36

成都:需全方位推动产业持续升级

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进一步完善了“五大兴市”战略,将“产业倍增”战略调整为“产业升级”战略。这将促进农业高端化发展、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打造及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2013年,成都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为3.9∶45.9∶50.2,其中,三产业提高0.7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升级趋势明显

农业高端化发展,农民增收势头明显

2013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353.2亿元,增长3.6%。农产品向精品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有机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现产值803.1亿元,增长14.5%。有机农业实现产值35.5亿元,增长47.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5元,增长12.9%。

先进制造业贡献率提高,高技术产业占比上升

2013年,先进制造业坚持走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道路,集中集群集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增长较快、领先发展、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对经济增长贡献稳步提高。

全年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3493.1亿元,增长13.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2%,较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税收515.0亿元,增长13.7%,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为24.4%,较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17.6亿元,增长13.4%,增幅列副省级城市第2位、省内市州第1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80.2亿元,增长14.3%;实现利润617.4亿元,增长5.1%。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6.2%,较上年提高3.1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5.6%,较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8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3.3%。工业集中度为84.2%,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工业集中区单位面积产出率为148.0万元/亩,增长12.0%。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2013年,成都现代服务业按照“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的要求,深化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和与先进制造业紧密关联的生产业,促进旅游、餐饮、健康服务等生活业转型升级,取得较好成效。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574.2亿元,增长8.8%;增加值占GDP比重过半,占比较二产业高4.3个百分点。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0.8亿元,增长21.8%;软件服务外包收入54.6亿元,增长10.5%。会展业直接收入60.5亿元,增长20.5%。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5515.4万人次,增长26.7%;实现旅游总收入1330.7亿元,增长26.6%。金融业完成增加值893.2亿元,增长17.9%;占GDP的比重为9.8%,较2012年提高0.7个百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5.2%,提高6.2个百分点。实现保费收入389.7亿元,增长18.7%;证券交易额26612.8亿元,增长59.5%。

增速缓慢是主要问题

部分产业增速放缓

2013年,都市现代农业增加值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增速回落5.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

2013年,先进制造业大部分指标同比实现了增长,但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其中,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回落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3.8个百分点。从反映工业效益质量的指标来看,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较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利润增幅回落26.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增速降低0.6个百分点。

2013年,现代服务业大部分指标增速也较2012年有所回落。货运周转量增速较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主营收入增速较上年回落10.3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增速较上年回落45.5个百分点,商贸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较上年回落4.1、2.9、19.1个百分点,会展业直接收入增速较上年回落5.9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增速较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缓慢

2013年,受国内外需求继续疲软的影响,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势头略好外,其余产业均增长缓慢。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924.0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1.7%,占比较2012年回落1.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9.5%,增幅较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低3.9个百分点,回落6.8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贸业低迷

201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贸业、重点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呈个位数增长,发展态势不佳。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396.1亿元,增长8.3%,增速低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客运周转量919.0亿人公里,增长10.9%,货运周转量352.3亿吨公里,增长8.0%。

商贸业完成增加值1010.8亿元,增长5.7%,增速低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5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52.9亿元,增长13.1%;外贸进出口总额506.0亿美元,增长6.4%。

全方位推动产业持续升级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通过产业升级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着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农技推广部门、村级支部、农产品加工企业、能人大户,加快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让更多农民进入到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做大现代农业规模,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

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通过新建项目、技术改造、联合创新等多个途径,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发展壮大,培育打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布局调整,扶持相关重大产业项目,重点突破一批高端技术,培育一批高端产品,打造一批高端品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

促进服务业转型发展

充分发挥成都区位、资源、特色产业等比较优势,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借助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全面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优化政策环境,突出发展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生产业,鼓励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优化发展传统服务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以旅游、餐饮为代表的传统生活业全面转型升级。

上一篇:从学生安全事故谈小学生命安全教育 下一篇:试论语文的“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