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项目管理,做好辅导员工作

时间:2022-05-03 12:56:35

运用项目管理,做好辅导员工作

【摘 要】近年来,高校学生群体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新的挑战。改革和创新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性,为教学、科研等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本文提出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引入辅导员工作中并简述相关理由及其实施方法。

【关键词】项目管理 辅导员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075-02

一、引 言

项目管理就是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以项目管理模式推进工作,有利于实现管理工作的扁平化和民主化,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破解管理层级过多、决策过程冗长、内部沟通困难等问题,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势,明确工作职责,有效避免互相推诿等权责不明现象。

随着社会的转型、信息的开放与意识形态的多元,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辅导员工作任务也空前复杂多样,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工作越来越琐碎和生活化,工作量越来越大。这种现实情况客观上要求辅导员应不断学习管理学中的优秀理念及有效方法,提高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本文试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念与实施方法应用到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期以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

此外,辅导员的管理和使用主要在院系,业务指导主要在职能部门,这种混合型的管理存在执行力偏低、运转效率低等弊端。实施项目管理应把辅导员放在主导地位,使领导和辅导员处于地位平等的同一系统中,引导辅导员主动参与干作,心甘情愿为学校、学生服务,而不是通过控制来实现。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项目化的实践

1.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项目管理也是一门科学,二者虽然有不同的目的、任务,但从管理的角度上讲二者又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因此,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讲,把项目管理引入思想政治工作是可行的。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到实、由粗到细、由“软任务”到“硬指标”、由定性考核到定量考核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这种改观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易于分解、量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立项成为可能。

随着思想政治工作技术设备及方式方法的创新,政工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以及各项责任制、办法、制度、细则等的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能够与项目管理逐步接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以项目为形式的课题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群体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逐步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抵触。

2.应用于开展日常事务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项目管理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实践表明,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项目化,具有很好的基础、条件以及可操作性。能够充分发挥各单位、各部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成为学生活动真正的主体、从被动变为主动,达到了锻炼学生、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应用于指导社团活动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的同时,还面临另一项具体工作就是社团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社团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管理活动,这就要求其核心思想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激励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和完善的一种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团学活动中来。没有一个学生能单独搞好一个团学活动,从成立项目组开始,到项目成功结束,每个过程都培养的是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包括业务能力、服务能力、引领能力,最重要的是团队协作能力。项目化管理在团学活动中的运用,既有利于在团学活动中形成合力,又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意识和集体意识,从而进一步为高校团学活动开展优化了环境,真正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通过实施相关管理可以使学生真正处于平等的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且使辅导员从事无巨细的参与活动中解脱出来,只是对项目进行招标、评审和监管、考核。由于项目的一次性,每一个学生都有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想获得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意识。同时,学生能力锻炼将贯穿项目的始终。更为重要的是,为使项目获得成功,学生会自觉学习,主动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

4.应用于学生培养质量

按照项目管理的理念,按照时间节点,及时分析学生学习状况、考研和就业等情况,分析原因,制订措施,实施监控,达到建设优良学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按照年级来划分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周期阶段是科学的,因为大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发展要求也是不同的。针对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来确定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快速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对大一学生进行管理时,要注重思想教育,加强管理,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全新的环境,确立学习、生活新目标。大二这一阶段是项目的中间实施阶段,要教育学生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及时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对大三的学生教育主要是提供各种条件引导他们,使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或继续深造做好充分准备。大四阶段是项目的结束收尾阶段,教育指导主要是从社会经验规则、待人接物的方式、为人做事的原则等方面进行。

运用项目管理思维进行学生管理,主旨是将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过程当作一个具体项目来运作,从管理系统的整体出发决定教育管理资源的配置和平衡,有利于做到在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能力下的整体最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项目管理的实施方法

1.工作分解化

工作分解结构(WBS)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这一工具,可以归纳和定义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把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部分,从而使得项目的目标、范围、过程更易于控制。应用WBS工具将展现辅导员工作的全貌,辅助沟通清晰的工作责任防止遗漏和职责缺失,同时有助于细分工作目标,针对不同的工作群体进行有效管理。

目前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风俗习惯、生活习性、家庭教育的背景各不相同,他们永远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他们思想开放、引领时尚,对新鲜事物的领悟和学习能力非常快,有个性、有主见,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其他思想干扰和影响的群体。多元价值时代,学生的需求是多元的,学生成才的期待也是多元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思路已经行不通了。

2.管理组织矩阵化

矩阵式管理组织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常见的模式之一。传统的学生管理组织是以直线形式为主的管理组织结构。而依据项目管理法相关理论建立起来的矩阵形式的组织结构是对传统学生管理组织结构的一种重要调整。在高校改革进程中,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多样化、规模化,越来越多的学生管理活动要求进行跨部门的协调工作。

矩阵式组织结构的设计,目的在于要兼得职能式和项目式职能划分的优点。因为职能式职能划分与项目式职能划分的优缺点正好为互补型。建立矩阵式组织结构就是以学生资助中心、就业指导教研室、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小组、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学生社团指导中心等各项专项的功能组织,使其成为传统直线式学生管理组织结构的补充,加强高校各部门各院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横向联系,此种结构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打破了单一指令系统的概念,而使管理矩阵中的管理人员同时拥有两个上级。矩阵结构既能使传统的职能部门成为能发挥技术特长和能为工作人员提供持久性工作的基地,又能建立一个在协调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专业化的专项活动单位。

四、实施项目管理的要点

1.善于发现项目

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者,必须要善于发现项目,把资源变成项目,把学院的学生事务变成项目,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把复杂项目分解成简单项目,用系统集成、服务外包打造项目。在项目管理中要特别注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要学会抓重点、抓关键、抓控制线路,搞好统筹协调。

2.准确界定项目范围

应当执行层级管理,分级负责,尽可能不要越级,不要超项目范围工作。各级要按照自己的职权范围进行工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不到位。

3.建立项目绩效考评制度

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制度对一个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按照项目的难易程度分别制定考核指标,确定考核分值,区别不同类型活动,分别给与学院、班级及个人不同的综合考评奖励分值,并在就业推荐、保送免试推荐研究生等工作中有所体现。

五、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是高校学生管理实现管理育人的推动力,将项目管理理念应用到辅导员工作中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它还有待完善,但它已经展示出应用于辅导员工作的切实可行性和有效性。项目管理仅仅是管理学中一个管理手段,辅导员应该在不断地学习中将其丰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利用各种途径实现辅导员工作的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85~90

2 周璇、李志峰、谢峻林.研究性学习与网络平台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2):67~81

3 毛宇锋.现代管理模式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0(8):46~47

4 韩立立.项目管理在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5 张超、杨军丽、李洪霞.高校学生活动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3):87~88

6 费敏.高校辅导员辅导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的协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6~17

7 漆小萍、王燕芳.高校辅导员的三大工作任务[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88~90

上一篇: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探讨 下一篇:试论高职院校新闻摄影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