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强化小学数学实践价值

时间:2022-05-03 06:37:50

突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强化小学数学实践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一串枯燥乏味的数字。同时,数学教学也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寻找教学契机,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把数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能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突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小学数学的实践价值。

一、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从而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我在教学《面积的意义》时,由于这节课是“面积”教学的起始课,学生对于面与体的概念很模糊,我就充分利用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每个物体,让学生去触摸课桌面、黑板面、数学书封面、文具盒的面等,说一说触摸的感觉,从而提出“面”的含义。再让学生从触摸物体面的过程中去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体会面是有大小的。最后自然地引出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样,在观察、触摸、比较中认识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让学生感觉数学是可亲的,感觉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二、通过生活素材引入新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我们知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能使教学变得具体化、生活化,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轻松愉快。教学中把数学问题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探索的学习情境,有效发展学生想象的思维能力。如教学“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先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出指定的图形,再让学生说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从而使学生发现度量图形面积大小可用同样大小的方格来度量。随后让学生讨论,这个同样大小的方格应该是怎样的?使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这个同样大小的方格应该是边长为1厘米或1分米或1米的正方形最好,从而引申出面积单位。认识了面积单位后,接着让学生用方格卡片拼组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并把每个方格都用十字连线画成标准的1平方厘米小方格,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通过这种数方格时采用的计算式数法,使学生发现和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认识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用方格卡片拼组一定周长(或面积)的长方形,并让学生研究能有几种拼法,每种拼法的面积(或周长)是多少。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寻找生活原型,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如果用学生不常见的例题进行教学,学生就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中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调整、改编,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与他们熟悉的生活有机融合起来,寻找到该知识的“原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比如我在教学百分数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你家经常喝些什么汤?汤的味道 如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几个学生回答)

师:其实汤的咸淡、鲜美中隐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还很多,如:①甲、乙两杯牛奶都是100克,甲杯牛奶中放入糖17克,乙杯牛奶中放入糖15克。哪杯牛奶甜,为什么?(学生很快做出判断)②现在甲杯有牛奶100克,放入糖17克;乙杯有牛奶20克,放入糖3克。你能一下子知道哪杯更甜吗?

生1:分别用糖除以牛奶17÷100=0.17,3÷20=0.15,所以甲杯甜。

生2:在乙杯中加入4倍的牛奶和糖,乙杯就有奶100克,糖15克,再比较就容易了。

生3:分别算出两杯牛奶中糖占牛奶的几分之几,再将这两个分数通分进行比较……在学生的争论中,我自然地揭示课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百分数的学习。

在这个课题的引入中,我通过调整教材内容,用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糖占牛奶的几分之几?”我并没有直接提问,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来,这样给了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汤的味道”“比较两杯牛奶哪杯更甜些”,这是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例子,然而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哪杯牛奶甜”这一问题更富有挑战性,学生先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糖占牛奶的比率,再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进行比较。我以“甜的程度”为载体很自然地引出百分数,百分数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这样的教学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他们通过这些话题,一步步走近课堂教学目标,这样的新课引入方式,取得了与教材编排的题目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四、回归生活实践,体现数学的实践价值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如我在《生活中的数》活动中组织学生排队报数,然后让学生用数字来说一句话。

生1:我们这一组有4个人,某某同学那一组也有4个人,我们两组人数同样多。

生2:我前面有两个人,后面有两个人,我们这一队一共有5个人。

生3:我们这一组有两个女的,3个男的,一共有5个人,男生比女生多1个……

这样的教学来自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说得精彩,充分展示了数学生活的魅力。

总之,教师必须首先留心学生的生活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范围,记录有关学生的生活资料,搜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活生生的生活内容迁进课堂,从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促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并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数学上得到更快的发展。?

上一篇:“汇通”前进中的中华文化 下一篇:基于儿童语文课堂学习设计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