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时间:2022-05-03 06:19:41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它的作用是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它渗透在人物的动作、肖像、神态、语言、心理和环境描写中,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活灵活现。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对美好生活的描写和歌颂,还是对病态社会、丑陋国民的无情枪刺的笔触中,他处处使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或喜悦,或悲凉,或颂扬,或批判。这些典型的细节描写,让人读了无不赞叹。

一、择取动作细节突出个性特点

小说《社戏》中,作者对“我”和小伙伴们准备开船前往赵庄去看戏时,开船的动作描写,不仅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愉悦之情,同时也突出了他们熟练的驾船技艺和干脆利落的特点。如“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文中作者通过“跳、拔、点、磕、退后、上前、出、飞”等一系列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孩子们欢悦而利落的特点,表现了“我”去看戏时的兴奋心情。

《孔乙己》里“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句中的“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等细节准确地描写出了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也反映出他迂腐可笑,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之深,深化了文章,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还有孔乙己断腿前的“便排出九文大钱”和断腿后“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两句,前者用“排”字表现出孔乙己生活拮据穷酸的本相,同时,他想让酒店老板明白,酒钱他会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又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来,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虚荣心理;后者用“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挖出的意思。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人矮了半截,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神情沮丧,与前者对比,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

二、摄取外貌细节塑造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也常在外貌描写中使用。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只需抓住人物身上的某一特征,并对其加以描绘就能达到“借一斑观全豹”的目的。《藤野先生》中这样写藤野先生:“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地,……”。这段外貌描写中,作者重点抓住了服饰的描写,一方面写出了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另一方面展示出了他随和、不拘小节、不讲究而马马虎虎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文中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作者抓住“盘辫子”这个细节,刻画了清国留学生的丑陋神态,揭示了他们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反映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作者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又说明他很懒。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段外貌描写,作者也是抓住服饰这一细节,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特点,把一个穷困潦倒,而又自命清高、迂腐不堪的封建知识分子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选取环境细节烘托人物情感

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人物形象的。要向读者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文中的环境描写必须与这些情感相一致。不同的人物或同一人物的不同心情下对环境的感受不同,只有赋予环境以一定的感情基调,才能具有同悲同喜的感染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中通过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到鸣蝉的长吟,黄蜂的采蜜,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以及捉蜈蚣、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等生动的细节,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百草园的美,表现了童年生活盎然的乐趣,烘托出作者对童年生活深切的眷恋之情。

《故乡》开头:“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些对家乡的沉寂、荒凉的气氛和萧条破败景象的描写,烘托出了“我”的悲凉心情,增强了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以闰土为代表的一代农民痛苦的命运。

四、运用语言细节表现人物心理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就是要求符合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习惯,能透露出人物的社会地位、思想观点、职业特点、心理状态,使读者听其言如见其人。《故乡》中对杨二嫂刚出场的语言描写:“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通过这些语言,生动准确地刻画出她尖刻势利,爱搬弄是非的小市民嘴脸。

《孔乙己》中作者描写孔乙己跟酒客们辩解时这样写道:“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在这些对白中,孔乙己想把“窃书”与“偷”、“读书人的事”与别人的行为区别开来,在字面上作辩解,其实是无力的,只是玩弄概念。他想清白做人但事实上清白不了,不清白又偏要争面子,竭力掩饰自己的劣迹,表现了他可笑可悲的矛盾性格。

鲁迅先生就是用这样的“画眼睛式”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也使文章富有情趣,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得到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与此同时,教学中深入细致地探讨这些细节描写,对提高写作技巧是大有益处的。

(作者单位:天祝县安远镇初级中学)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品味散文语言美的技巧 下一篇:在细读中还原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