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2-05-03 06:19:02

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影响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8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3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ns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Methods:87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were randomly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lone or combined with intens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3 weeks.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evaluated by SAS and SDS.Results:Compaired with control group, scores of SAS and SD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tudy group after psychological nursing (P<0.01).Conclus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are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intens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Key WordsChronic bronchitis;anxiety;depres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常出现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1]。多数患者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常常情绪低落,不少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2,3],而心理障碍又可加重病情,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对健康的恢复极为不利。本研究对43例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其变化情况,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第7版)中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并且经SAS、SDS评分确定伴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87例,其中男48例,女39例;年龄40~78岁,平均52±8岁。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3例)。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

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性质,减轻其恐惧;了解抑郁症状的诱发因素,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解答问题。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树立自信和认识自我价值,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培养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如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协助患者制定和实施具体的保健及康复方案;尽可能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避免因医疗费用促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反应;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焦虑药;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家庭支持以及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等的支持作用,鼓励家属、亲友经常探视,给予情感支持与照顾;避免与其他焦虑患者接触;有条件的坚持每天听1小时的轻音乐或佛教音乐等。

SAS、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是由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能全面、准确、迅速地反映被试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焦虑自评量表(SAS),由Zung 1971年编制,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方法,都与SDS十分相似,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4]。SDS和SAS目前在各大医院中已被广泛使用。

统计学方法:以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照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讨 论

慢性支气管炎也称为慢支,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1]。本研究从SAS、SDS评分情况来看,多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问题。冯天妹等[3]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其中悲伤、抑郁、焦虑、孤独等负性情绪分明显增高,也表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明显的情绪障碍。但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与心理情绪之间的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方面存在缺陷,这可能是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可能是慢性疾病所引起的一种心理性疾病。

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社会活动受限、家庭依从性增加,长期就医使家庭生活困难,甚至致贫。加上疾病困扰,使患者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无望、无欲、自责、自罪、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问题,严重者还会产生轻生倾向。并且慢性支气管炎尤以中老年人多见,由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伴抑郁症患者对患病的治疗态度及服药依从性大大降低,从而还会导致治疗困难。完整的机体包括躯体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心理情绪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是促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康复和减少疾病反复的有效措施。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害怕、发疯感、不幸预感等负性情绪得以有效控制乃至消除,有效促进了其慢性病的康复。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表明心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问题,还能改变患者治疗态度,提高患者遵医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病情好转率。由此可见,通过对患者进行身心共同干预,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及关爱,可以促进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压力,改变其不良行为模式,建立起健康行为。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医护患等相互配合有利于患者康复,医护人员是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是这项活动的关键人物,对患者和家属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培养患者的积极治疗态度、良好的生活方式及社会支持系统,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陈艳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3):126-127.

3 冯天妹,胡晓明,林辉东.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调查与心理干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9):105-106.

4 胡捍卫,主编.心理与精神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76-177.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X±S)

注: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上一篇:小剂量倍氯米松联用沙美特罗治疗中度哮喘 下一篇:胃癌急性穿孔3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