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推出稀土产业政策 企业战略重组势在必行

时间:2022-05-03 06:02:12

国家将推出稀土产业政策 企业战略重组势在必行

备受业界关注的稀土产业政策不久或将出台。日前,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包头举行的稀土产业论坛上透露,工信部已研究编制了《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年~2015年)》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力求早日颁布执行。业内人士就此解读为,由于稀土在国家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中国将加强稀土产业的控制和规范,原料供应预期将趋向紧张,减量增效后,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提升,相关上市公司将因此受益。

政策推动企业联合重组

苗圩指出,中国稀土工业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二是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污染问题突出三是应用开发滞后,自主创新不足:四是出口管理不力,市场秩序混乱。

针对下一步工作,他提出,要加强行业运行监管,从开采、冶炼、销售等关键环节入手,建立稀土开采,生产计划专家审查制度,研究制定稀土矿山,冶炼分离企业行业准入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等手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做强做大稀土产业通过招标转让等手段,将矿业权有偿转让给具有较强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型企业集团。另外,还要完善稀土出口配额分配办法,防止资源流失,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稀土开发应用工作的支持,推动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稀土金属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能源环境、国防军工等10多个领域的40多个行业,是当今各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稀土资源丰富,可用储备占世界50%左右,但资源分布比较分散。

按照《稀土规划》,中国稀土矿分为南,北,西三大区,轻稀土将重点发展内蒙古和四川,有条件地发展山东:重稀土则重点发展江西,广东和福建。在开采上,将严格执行指令性计划,2009~2015年,每年稀土精矿总体规模为13~15万吨,冶炼分离企业产量为12~15万吨。在出口方面,未来6年,出口配额总量每年将控制在3.5万吨以内,并且将对出口进一步实施细分管理,部分品种将被严禁出口。在产业重组方面,2009~2015年,国家将不在批准新稀土矿采矿权,对于已有稀土企业,将着重从技术装备水平、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三方面入手实行淘汰,并鼓励稀土产业进行联合重组。

长期利好行业发展

“如果实施效果良好,这对行业来说将是一个重大利好。”华泰证券有色行业研究员刘敏达表示,从这次规划的方向来看是切中要害的,管理部门就是要从源头抓起,设置准入门槛,将优势资源集合到大企业集团手中,控制开采量,以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长期以来,国内稀土行业无序竞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盈利水平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除2007年以及2008年上半年稀土价格上升到较高水平外,其余时间价格长期处于低位。

“中国虽然是储量和开采大国,实际却没有定价权。”刘敏达认为,多年来,稀土资源以低廉价格出口。相关部门虽然也采取过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此次专项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虽然效果尚待观察,但行业发展方向的扭转预计将逐渐转好。

中国的稀土产品已占据87%左右的国际市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大量供应各种品级,各种规格稀土产品的国家。分析人士指出,全世界稀土市场每年需求折合成100%稀土氧化物约8万吨,而目前国内稀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8万吨,产量过剩超过10万吨。

“产量过剩,国内企业相互压价,出口产品价格十分低廉,很多企业处于微利状态。”分析人士指出,1990年以后15年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10倍以上,但平均价仅是1990年的一半。2006年之后,国家对出口量加以调控,稀土产品价格曾经出现过一波上涨,价格由2006年初的7万元/吨上涨至近17万元/吨。不过,随着金融危机来临,价格一路下滑,目前又重新回到2006年初的水平。

投资市场前景广阔

容维投资认为,稀土资源在国防技术、新材料开发等高科技领域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建议长期关注稀土行业相关信息,把握相关上市公司潜在的长期发展。

具体到投资方面,刘敏达认为,作为稀土行业龙头,包钢稀土无疑将成为政策出台的最大受益者;ST有色有望依赖广东省国资委整合广东有色资源,中色股份在冶炼加工方面涉足稀土行业,也有望从中受益。

渤海证券分析师靳海明认为,包钢稀土正在建设的30万吨稀土精矿储备库项目,将在5年内完成,这将极大提升该公司资源价值并能够有效控制稀土市场投放,公司年产1 5万吨磁性材料项目,一期年产3000吨合金预计今年底将投产。公司还计划通过收购等手段,未来钕铁硼产量达到3-4万吨/年占全国产量的50%左右,而与河北新奥集团合作建设核磁共振仪项目正在洽谈中,预期市场前景广阔。

上一篇:度全国外经贸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名单(87家) 下一篇:全球对冲基金转战中国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