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物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

时间:2022-05-03 05:23:40

推动生物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

摘 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需要教师具有开放的课程资源理念,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积淀等。通过动态生成促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策略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中提出了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需要教师具有开放的课程资源理念,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积淀等。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中推动动态生成课堂教学。

一、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动态生成的先决条件

教师应在课堂中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切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各种非智力因素被充分调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允许自由讲座独立发表见解和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鼓励、关注和支持,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设计弹性预案――课堂动态生成的有力保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因此,预设是为了更好地

生成。

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不仅是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地积累生物学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情况,并依此精心设计多种通道,构建非直线的、板块式的教学流程,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动态生成。例如,在执教“生态系统的结构”时,按什么顺序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就作了三种预设方案:(1)按教材的安

排: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依次出现组织教学;(2)从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导入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问题;(3)考虑到不少学生家庭装饰中有生态壁画、挂壁式鱼缸、壁画鱼缸、茶几鱼缸等小型生态系统,对其中的成分接触较多,作了先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的预设;结果表明,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型生态系统入手,选择先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的方案,显得比较自然而且得心应手,因为这个方案比较贴近他们的认知规律,教师很容易地把枯燥的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结果这堂课上得异常精彩、生动,引起大家的共鸣。我想,没有教师精心的预设,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其次,教学设计要“粗”“精”搭配,富有弹性。所谓“粗”就是弹性设计,它只是课堂情境描述的大体轮廓,它不是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之中,其最大特点是以学定教。当然“粗”并不是无原则的,有时更需要在“粗”上下工夫,如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地做到真实有效,尽可能地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在关键性的提问上要尽可能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及时的调整推进生成――课堂动态生成的法宝

一般来说,很多动态生成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性,当条件、状态发生变化时,目标也需要随时开放地纳入这些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意想不到的信息,生成即时目标。备课时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要教师精心备课,吃透教材,钻研教法。在备课过程中,要备疑点、难点,要备知识的发散点,还要备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备课越细致,教师就能对课堂中突然发问和讨论中伴生出的新问题从容应对,相机诱导,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学设计要留有“弹性空间与时间”。为“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如在有关“传染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传染病传播的三个途径讲解完,提问:如果你身边有下面某一种病(狂犬病、艾滋病、流感、甲肝)患者,你会怎么做?一般学生都能按照老师的预设,说出“这是哪类传染病?该传染病的传播需要经过哪些环节?要预防这种传染病,哪个环节是最重要的?会用怎样的态度与他相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发问言:“老师,我要有艾滋病就不上学了,天天可以在家打游戏了。”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其他学生立刻把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打游戏上,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显然被这“不和谐”音符打乱了。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不和谐音”,我立刻反问:“正常礼节性的交往不会传染,为什么不想上学了呢?”他说:“我要得了艾滋病,肯定大家都看不起我,不会理我,我还不如在家打游戏等死呢!”于是我就顺势请其他学生想一想:怎么挽救这位“艾滋病患者”?学生们很兴奋,马上就进入情境演出。这突如其来的插曲不仅带动了课堂气氛,也让我顺利地完成了正确对待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教学目标。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要求我们老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动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课堂上,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教师对预设进行适时调整,使它更加切合实际,切合课堂,切合学生,促进生物课堂的有效生成。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清潭中学)

上一篇:成语拼写规则 下一篇:教孩子如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