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时间:2022-05-03 05:23:16

浅谈如何加强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摘要:固定资产在企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单位正常从事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完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资产管理混乱,使用率不高 ,流失现象严重。本文就如何加强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随着团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发生变化,企业改制不同程度地造成固定资产流失,为促使经济发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审计部门发现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存在问题

(一)不良资产挂账现象多

由于不良资产无法给企业带来效益,单位应及时申报经国资部门评估后,以招标拍卖等方式处置。

(二)账外资产多

团场基层企业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用结余资金购置固定资产,并直接记入成本费用,不作固定资产核算,脱离了监管,极易流失或被不法侵占。

(三)报废、毁损资产长期挂账

报废、毁损资产长期挂账,处理时将发生大额支出,由于不当效益观和政绩观作祟,大量待处理资产不能及时处理,导致净值逐渐下降,又占用了有限的库存造成浪费。

(四)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分离

实行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取消会计机构,只设报帐员,致使资产管理无法落到实处。虽然健全了核算体制,但会计集中核算也存在局限性,如在资产管理上,中心人员忙于账务核算,很少参与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忽视了资产管理,不能对资产进行定期清理、监督。由报账员负责资产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部分报账员对实物管理不到位,发生短缺时不及时查明原因并向核算中心报账,导致实物与核算相脱节,形成账实不符的现象,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失真。这样使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势必会造成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五)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

企业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得不到足够重视,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随意性比较大。一些非生产用专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等由于其移动的方便性,加上管理上的疏忽,随着时间推移、人员、科室的变化,某些设备的位置、是否在用已很难查清,有些部门擅自报废固定资产而不通知财务部门作相应账务处理,造成账实不符,虽然每年都进行资产盘点,但由于没有确凿的财务数据,自然无法查清是盘盈盘亏,更无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不力,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没有建立并及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导致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审计中发现一些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具体记载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致使单位会计无法确认资产的实际数量和价值,各单位只是将有关制度张贴上墙,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由于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协调机构,各部门之间遇到问题就互相推诿、踢皮球,有章不循,导致责任无法追究。

(二)重购置轻管理

对资金的管理,所有单位都高度重视,而对资产管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漏洞。不建账、不登记现象时有发生。一是财务部门监督管理不够,二是资产使用部门监管的角度不对。存在着一方在不停地打报告要求购置资产,另一方面不同程度存在资产闲置浪费,资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资产的管理属于基层单位,占有单位对资产便拥有自行处置权,其结果是对闲置或暂不使用资产在同一系统或下属单位间随意调拨或转让,有的不经国资部门评估就随意出售,还有人员调动频繁,交接不到位,手续不清,致使资产管理流于形式。

(三)私下交易、长期滞留账外或被借用

审计中发现部分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主动或被动地与被征收对象达成默契,以对方提供的实物,如基建工程材料、摄像器材、小汽车、空调、笔记本电脑等,抵行政事业性收入,这些资产长期滞留账外或被借用,逃避了正常的监督检查。

(四)会计核算不及时

一些单位资产重新评估后发生了增值、减值变化,会计未及时进行财务处理,导致账物脱节、资产存量不清。甚至还有部分单位建造的办公楼、教学楼,已使用多年,但该项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

三、加强资产管理的措施

为解决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应从如下方面努力:

(一)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建立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将资产管理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把资产管理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建立健全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

(二)加大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前确保有效执行

固定资产购置要严格按照单位制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规定企业所有固定资产由设备部门统一购买,购买时须先由使用部门填写请购单,并由设备部门作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询价和价格比较,填写拟采购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性能、质量、适用性、估计费用等资料,送相关部门审核会签并报领导批准。

(四)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应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工程基建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和投资专家,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即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采购有关物资,为单位节约资金。

(五)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现象

由于市场价格不断波动,要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周转率,减少积压,减少以购待耗现象,使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在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应及时对设备进行测试、检查、清点并贴上标识,验收不合格的设备,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款或索赔,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做到账账、账实、账物、账卡相符,要真正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联,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六)应设置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

有条件的单位应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来管理固定资产数据,实物。要及时对系统中数据进行清理,查错防漏,在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应调整相关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七)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做好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报账员必须建立资产备查账,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核算中心要按团财务科口径统一固定资产入账标准,进一步完善团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做到入账时有人签名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核算中心与团财务部门要通过定期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查看报账单位固定资产是否及时入账,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与报账单位固定资产备查账是否相符,账实是否一致。

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对不真实、不合法及没有履行审批手续的凭证不予办固定资产入账手续,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将各项明细填写清楚如:资产名称、资产类别、购进年月、规格型号、使用年限、面积、使用状况、购进方式、存放地点、车牌号、原值、折旧、净值等需要注明的地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转移、单位必须与计财科的新增、减少、转移资产同时增加、减少、转移(调入、调出)入账,时间上必须保持一致。资产及时入账,以保持资产的准确性。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按月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清产核资工作。负表全团各单位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汇总表的管理,并将账、卡打印成册,并记录好固定资产明细账。负责固定资产的帐、卡管理和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并定期上报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负责办理固定资产的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报批手续按有关规定编制会计报表,保证报表的正确、真实、可靠。原始凭证、帐、卡等会计档案要定期清理分类,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总之,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和组织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并确保有效执行,使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监督走上正轨,要减少浪费和闲置,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发挥资产最大效益,为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上一篇: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研究 下一篇:集团网络会计电算化的建立及其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