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住我家

时间:2022-05-03 04:30:43

教育是融科学艺术于一身的崇高事业,俗话说: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基础与根本。然而,真正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简单,而做到这一点,就更非易事。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当我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来呵护的时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爱学生是创建和谐班集体的关键和基础。那么,如何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创建和谐班级呢?

一、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和谐的班集体少不了和谐的环境,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室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在教室的主色彩方面多选择淡黄,淡绿,淡粉等颜色,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气。

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上,更要用心。在班级的左边的墙壁上,张贴学生和老师的合影照片,并且以艺术字的形式,张贴“我们是一家人”的主题文字,把学生军训的照片,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照片,比如运动会,社会实践活动,比赛获奖,甚至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合影,都可以分别以不同的主题来展示出来。在班级右边的墙壁上,分别以礼仪标兵,学习标兵,纪律标兵,微笑大使,形象大使,最大进步奖等,贴出平时表现很好的同学的照片,每月一次进行评选。在班级教室的醒目位置,标注我们班级的班训: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在学生课桌的指定位置上放置自我激励卡,每位学生自己来设计卡片的具体内容,比如,姓名,名人名言,喜欢的明星等等,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与优势。教室里的卫生角要有专人来负责,要尽量摆放整齐有序,对于垃圾,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张贴环保标语。在班级前面设立“读书角”,放置一些中学生读物和报纸、杂志等。可以采取自订、班订、教师提供、学生捐献等方式来筹集这些读物。板报作为班级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熏陶,又培养实践能力。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定期更换,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并注意与学科、时事政治及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通过富有新意的板报创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室后黑板的两边可以贴些学生的自创“名言”,理想宣示,或贴些鼓励性或关切性话语等,力求内容丰富,风格活泼,展示个性,定期更换。

学生设计班级口号,评选班歌,每个月,学生都会选择一首流行歌曲作为班歌,以此来培养全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任何一个集体、一个成功的集体都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化、口号、目标,学生通过设计班级口号,选择班歌,不但可以提升团队意识,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着“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1.从点点滴滴入手,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

把握好教育的契机,教育学生于无形之中。记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生日,当学生过生日的时候,给学生打一个电话,祝贺学生生日快乐。每月在班级开一次生日会,学生演节目,吃生日蛋糕,许愿,放生日歌。为学生准备生日礼物,比如一个精美的日记本,鼓励学生用这个日记本来记录我们在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且,借助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孩子的生日,母亲的受难日”,让学生在庆祝生日的喜悦中,能够想起父母为我们多年的付出和辛劳,建议学生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

2.协调课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树立课任教师的威信的同时,要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全体课任教师的共同教育下,让学生得到进步和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每个月开一次恳谈会找学生谈心,与学生沟通交流。当课任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深入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化解逆反心理,根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如果学生羞于开口,要鼓励学生采取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把想对教师说的话写在纸上,达到沟通的目的。请每个科任教师负责几名学生的教育与转化。这样,既可避免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唱独角戏,也可通过这些活动使科任老师和学生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焕发起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尊敬之情。

3.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说过:“成功源于30%的才能和70%的人际协调能力。”人际交往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导致他们较少地想到别人,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运动会、文艺晚会、诗歌朗诵会、背书竞赛等大型活动,培养“我为人人,人人为集体”的高尚情操,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创造佳债,获得荣誉,这样班级凝聚力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学生也会更加的团结,富有团队精神。

三、以人为本,协调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通过家长来校与自己交流、家访等各种手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因人而宜的进行教育。如探家前、放假前教育学生回家帮父母干一点家务活、亲身感受父母的辛苦,及时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各种表现等。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指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作为一名中专教师,我们更应该把对学生的爱贯彻到和谐班级建设的点点滴滴之中。让学生在和谐的成长环境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珍惜爱。

上一篇: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表扬与批评艺术 下一篇:促学校和谐,班主任的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