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学新模式,践行新课程理念

时间:2022-05-02 08:08:15

探索教学新模式,践行新课程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提高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五步“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它自己的特征:(1)注重从过程中获得新知和发展能力;(2)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知识;(3)注重收集证据及由证据到结论的推理与思维;(4)注重交流合作;(5)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学生活动和实际问题研究”为切入点,诱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第一步:吃透教材 深挖教材。新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新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新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教科书对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第2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师对教材进行剖析,找准探究性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探究的乐趣。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也无从发现。

二、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1、释疑解惑,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自主探究是对一种事物、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反复研究,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结果的亲身实践活动,是一种既体现人文精神、又体现人的智力和方法的综合活动,也是一种促使知识发生、发展、创新的活动。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做到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创设自主探究的时空,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可操作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使其大胆去发现,“无拘无束”进入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舞台上尽展身手。把“教数学”变成学生自主地“学数学”。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新教材倡导的课堂学习方式应当是合作式学习。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又由4-6名学生组成。个体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及单干,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与活动都是整个小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或活动得分累积为小组总分,一周中积分最高的小组为冠军组。这是一种合作式的竞争。合理的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保持学习激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要让每个小组的合作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避免“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的现象,这需要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的放矢’。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3、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中不可一味地全采用小组活动或讨论。显而易见的简单的问题千万不可讨论,否则学生就会分心,开小差,因为问题对他毫无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较好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而这正是我们的一大弱点。我们应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人人知晓的道理。

三、精讲总结,理性归纳,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在问题解决后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使成功的经验明朗化,并组织学生归纳出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技能方面的一般性结论,再通过教师精讲,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关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这一环节亦是一节课的小结提高。在这一环节中常设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包括基本知识要点、数学思想、学习方法等收获。存在的问题就是再一次说出自己还有的疑惑, 并马上得到同伴和老师的帮助。

四、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

“拓展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要做好这一环节教师要精选供学生练习的习题。基础知识问题、综合应用问题要做到兼顾。光有基础问题,优等生得不到提高,光有综合应用问题,学困生无能为力,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设置的练习必须是难易结合,对学生的要求要分层次,练习的方式力求多种多样,照顾到全体学生,练习中要提醒学生感悟数学的功能、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和兴趣。

五、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实践型作业 ,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趣味化、生活化,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合作型作业 ,以前的数学作业,教师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对于自主型的作业,我们完全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他们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型,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灵活实施。将导入、自学、交流、总结和练评这五个环节交叉进行或重点实施某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分配不同的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 下一篇: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