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

时间:2022-05-02 11:02:08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

[摘 要]近年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低效,甚而是无效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加课延课、“题海”战术在教学中仍大量存在。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们的教学不是“有效”的。改变这个现象,要从“情境创设”“教程设置”和“课堂氛围”等多方面下手,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物理;有效教学;学习兴趣

一、物理课堂现状

从近年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被打破,教师们开始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但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题海战术”在教学中仍大量存在。面对最终的考试成绩,教师们往往仍“偏爱”采用加重学生负担的办法来“保证”教学质量。这样下去,“学生苦学,厌学;教师苦教,厌教”的老大难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所有这些都会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问题分析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尝试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时是否真正做到“有效”教学。如果没做到,那么所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的 “改进、创新、优化”都将是“无本之木”,都是“华而不实的噱头”。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能够引起、维持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包括“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制订适当的教学目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去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认为应当从“情境创设” “教程设置”和“课堂氛围”等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也是指向学习活动的认知内驱力的重要因素。若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成功调动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这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常用的情境创设方法包括:

1.利用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概念、规律首先是通过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而后通过抽象而形成的。教学演示实验正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导入新课,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之一。例如,在高中物理“磁场”教学中,可以利用“电磁驱动液态导体”和“磁场中阴极射线的偏转”两个实验引入新课;在初中物理“气体压强”的教学中,引入“听话的乒乓球”物理魔术表演,会使学生既惊讶又好奇,从而在课堂伊始就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2.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利用生活实例创设物理课堂情境,这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在高中物理“偏振光”的教学中,利用“偏振片遮光眼镜”的旋转可以实现透光和遮光的交替变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不但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3.利用物理史料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进行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可适时补充讲授“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说’被宗教裁法庭囚禁”“布鲁诺为支持‘日心说’而不惧火刑”的史料;在学习“电流”时,可向学生讲述“安培追车”的小故事(安培总喜欢随身在口袋内放几支粉笔,方便随时在黑板上演算推理,一次思考问题时恰巧看到一块黑板立在路旁,便随手在“黑板”上开始演算,谁知“黑板”开始移动,安培也边跑边追着“黑板”继续演算,直至最后再也追不上了,这时安培抬头看看那块黑板,才发现竟然是一辆马车的车厢背板)。

充分利用物理学史中的趣闻轶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展现特定的人文情境,让学生在感觉物理颇有意思的同时领会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思路,体会前人研究物理的不怕艰辛的科学精神,这不但是对枯燥的理论学习的一种调节,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4.利用相关的谚语、歇后语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我国人民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凝练了大量精辟的谚语、歇后语,其中不仅隐含着许多哲理,有的还包含各种物理原理。如“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下雪不冷化雪冷” “霜前冷,雪后寒”等,都可以运用在“物态变化”的教学中;又如“破镜不能重圆” “墙内开花墙外香”等,可以运用在“分子热运动”的教学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设疑(设置疑问)、温习(温故知新)等方法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教学。

(二)合理设置教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程设计的时候就应当注意做到:1.课堂的语言组织准确精练,时间恰到好处;讲解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必要时可以辅助板书作图、实物或挂图展示、实验演示、课件演示等,做到让学生“听得懂”。 2.目标清晰简明,内容适量适度,不要“贪多求快”,所谓“欲速则不达”。这犹如攀石阶,一步跨越高山是不可能的,但分成若干个小阶段,一步一个脚印攀登,最终可达顶峰。教师的教学也要将教学目标逐级分解,采用层层步进的办法化解教学难度,做到让学生“想得出”。 3.灵活设置反馈练习。如通过易错题型有意让学生算错,然后由教师析疑或由学生纠错,让学生归纳出同类题型的解析思路、方法。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执行总结出同类问题的解题诀窍(甚至可以用发现该方法的同学的姓氏命名“张氏解法”“王氏口诀”),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思考的快乐。还可以借鉴“非常6+1”“幸运52”等综艺类游戏节目,将课堂练习设置成分组选题抢答模式,让学生“自主解答”“参考现场投票”“求助同伴解答”,累计分值,可给优胜小组一定的奖励,让学生体会到应用知识的快乐,做到让学生“学得乐”。

教师要“精讲+精练”,“用教师的时间换学生的时间”,学生如果在学习中总是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无疑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三)培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个体,首先是一个人,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要认识到学生是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个体,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也难免会犯错。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不能一味苛求、指责,也不能以惩代教,以罚代育。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期间会遇到挫折和反复,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在重视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教育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此教学才会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他的老师有信心,对老师教授的学科有兴趣和热情。

2.教师的语言风格。语言是教学中师生交流的主要工具,通俗易懂、简洁精练、诙谐幽默的语言,往往能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如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表示强调时,教师说:“相信我,没错的!”(模仿刘德华洗发水广告词)在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说:“没关系,说错了也不要紧,我看好你哦!”(模仿喜剧片《武林外传》台词)又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时,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惯性”的笑话:某君乘公交,不料途中公交车突然刹车,此君与对面某女士撞个满怀,女士大为恼火,怒斥道:“你什么德行!”此君站稳后,文质彬彬的回答:不是“德行”,是“惯性”。课堂笑声一片。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推动学习正常进行和不断深入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学生自发、自主学习的“源头活水”。充分而有效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我爱学” “乐于学”,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知识的美,才能使教学向着“有效”的方向迈进,我们的教育也就会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吴松年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 梁纪泽.良好的开端 成功的一半──谈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引入新课[J].甘肃教育,1995(Z2):91.

[3] 司佑全.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1-133

[4] 光萍.导语趣说[J].教育文汇,2003(6):39.

[5] 顾建云.趣味性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Z1):60-61.

上一篇:体育教学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笔墨――独特的中国水墨画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