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02 10:43:30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73例DN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硝苯地平组,24例),B组(缬沙坦组,24例),C组(联合治疗组,25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压、空腹血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8周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关键词】 缬沙坦; 硝苯地平控释片; 糖尿病肾病; 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8-0143-02

doi:10.14033/ki.cfmr.2015.28.06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加。高血糖是DN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而持续高血压亦可导致肾小球囊内压升高,肾小球纤维化,并加速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故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血压,降低蛋白尿、逆转肾功能损害,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1]。笔者所在医院对73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73例DN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1例,女3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A组(硝苯地平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39~76岁,平均(52.1±3.2)岁;2型糖尿病病程2.7~15.4年,

高血压病史3.2~9.4年。B组(缬沙坦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8~77岁,平均(52.7±3.1)岁;2型糖尿病病程2.6~15.5年,高血压病史3.4~9.8年。 C组(联合治疗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7~78岁,平均(51.6±3.7)岁;2型糖尿病病程3.0~15.9年,高血压病史3.6~9.8年。所有患者均排除尿路感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近期发热,酮症酸中毒及应用肾毒性药物。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血压及血糖控制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严格糖尿病饮食,原有方案予以口服降糖药和(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A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1次/d,晨服;B组:缬沙坦80 mg/d,1次/d,晨服;C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缬沙坦80 mg/d,1次/d,晨服。治疗4周后,如血压控制不满意,改服硝苯地平控释片60 mg/d,缬沙坦160 mg/d,8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压、空腹血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其值在正常范围内,或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或治疗后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及血钾变化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2.2 三组治疗前后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

治疗8周后C组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较A组、B组均明显下降(P

3 讨论

DN是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及蛋白尿,最终发展为肾小球硬化[2]。DN的肾损伤可使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又进一步加速DN的发展,增加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故对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主要考虑的问题是降压效果,对糖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影响,降压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好靶器官,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可减缓或阻止DN的进程[3-4]。

硝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有效抑制血管痉挛,选择性抑制心肌细胞膜的钙离子内流,从而阻断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能量及氧耗,通过防止钙超负荷直接保护心肌细胞[5]。硝苯地平对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对糖代谢影响较小,对胃肠道刺激小,可扩张全身血管及冠状动脉,肾血管及降低肺循环阻力,不受RAAS及摄盐量的影响,适合DA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6]。

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转换酶拮抗剂(ARB),它对血管紧张素(AT)有高度选择性,可竞争地拮抗ANGII介导的生理效应,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管壁的重塑,抑制醛固酮的分泌,排钠保钾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7];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减少肾小球对蛋白的通透性、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从而保护肾脏,延缓肾脏疾病进展;有研究表明缬沙坦不影响胰岛素在人体内的正常生理作用[8];逆转高血压导致的不良心血管重塑,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患者依从性好,可在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推广使用[9]。

本研究表明,用药后三组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综上所述,两药联合能相互协同扩张血管、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影响肾小球通透性,从而增强肾功能的保护,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奉雁.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2013,30(5):924-926.

[2]贾晓娟,袁建喜.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病理改变及诊断方法的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54-155.

[3]赵静渝.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22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0(43):53-54.

[4] Felicio J S,De Souza A C,Kohlmann N,et al.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fall as predictor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Cardiovasc Diabetol,2010,9(4):1-6.

[5]陈永根.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34-135.

[6]杨静,葛长江.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代谢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2):1056.

[7]李秋菊,朱剑,张小庆.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临床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2):162-163.

[8]单文卫,申丽萍,常晓红.沙坦类降压药的研究现状与临床评价[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9,7(8):622-625.

[9]林仿.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6):498-499.

(收稿日期:2015-06-12) (编辑:程旭然)

上一篇: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2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轮椅上的传奇慈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