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干电池对泥鳅的毒性效应

时间:2022-05-02 06:06:40

废旧干电池对泥鳅的毒性效应

摘 要:以抗污染能力强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废旧干电池污染的水源对水生生物具有极强的毒害作用。对受毒害但未死亡的个体断尾取血,显微镜下观察血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生活在废旧干电池污染水体中残存的泥鳅个体,其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大大超过生活在正常水体中的泥鳅个体。

关键词:废旧干电池;致毒;泥鳅;血红细胞;微核

0 引言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是一种抗污能力较强的淡水鱼,分布广泛。但是,由于水域的污染、生态平衡的失调和气候的恶化,使得泥鳅生长的自然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其生活空间逐步缩小。废旧干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已是众所周知,通过实验证实了废旧千电池对泥鳅等水生生物具有极强的毒害,并在亚致死的情况下能造成泥鳅血红细胞的变异,为维护生态平衡、防御水域污染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1 实验材料

泥鳅,购自余盛永辉超市,平均体长10 ?13 cm,体重14?20g;三圈牌圆筒型碱性锌锰电池(厦门三圈电池有限公司生产 size AAA,1.5v,7号电池)若干节;大小相同的塑料桶若干个。

2 实验方法

2.1 染液的配制

I液:先取瑞氏染粉1g、姬姆萨染粉0.3g,置于洁净的研钵中,加入少量甲醇,研磨片刻,吸出上层染液。再加入少量甲醇,继续研磨,再吸出上液。如此连续几次,共用甲醇500ml,收集于棕色瓶中,每天早、晚各振摇3分钟,共5天,存放1周后即可使用。

Ⅱ液:pH6.4~6.8磷酸盐缓冲液往烧杯中加入无水磷酸二氢钾6.64g和无水磷酸氢二钾2.56g,再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磷酸盐调整pH,加水至1000ml,收集于棕色瓶中。

2.2 正式实验

(1)将四节电池剥去外层塑料,砸开外壳,得到里面的粉末,经称量得7.0g电池粉末,置于塑料桶中。往塑料桶加入1600ml的自来水,制成原液。每天三次搅拌,一周过后,用漏斗和滤纸把电池粉末过滤干净,再用放置一天的自来水,配制成浓度分别为50%、40%、30%、20%、10%的溶液,每桶各有800ml溶液。

(2)将泥鳅暂养一天后,选择体格健康、体表无受损情况的个体放入上述五个不同浓度的塑料桶中,每个桶放入4条泥鳅, 再取编号为6的塑料桶,加入600ml放置一天的自来水,也放入4条泥鳅,作为对照组。用塑料袋把塑料桶的口包扎好(每个塑料袋上都有若干个孔,以使泥鳅获得足够的氧气)。实验进行24小时。

(3)制作血涂片。实验结束后,对每个塑料桶中残存的泥鳅断尾取血,制作血涂片.每组制作3张。

(4)染色。平置将血涂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Ⅰ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约1min后,滴加Ⅱ液5~10滴,轻轻摇动玻片或对准血片吹气,使其与染液充分混合,5~10min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

(5)镜检观察。将染色后的血涂片置于油镜下,观察血红细胞是否产生微核,并记录微核数。

3 实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残存的泥鳅个体的血红细胞有较大变异,细胞内出现了微核。

由正式实验的结果可知,在溶液浓度为30%中,泥鳅血红细胞的微核率最高。

4 讨论

废旧干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酸碱电解质和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重金属会逐渐渗入土壤和水体,逐渐积累,而且不易降解消除,对环境和生物造成很大的危害。废旧干电池对泥鳅的危害与废旧干电池在水体中暴露的时间、数量成正比,暴露时间越长、废旧干电池的量越大,其中的有毒物质泄漏越多,在水体中积聚得越多,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实验中处于亚致死状态的泥鳅个体血红细胞的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了在亚致死的情况下,废旧电池中的有毒物质已经对生物体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吴若菁.遗传学实验[M].科学出版社.

[2]娄允东,吴萍.亚硝基胍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发[J].中国环境科学,1996,16(04):275.

[3]匡少平,徐倩.铅对泥鳅的致毒作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06):11-12.

作者简介:许艺珊(1994-),女,本科生,生物科学专业。

上一篇:浅谈学生巧学错账更正的方法 下一篇:精细管理,提升计量基础水平,提高整体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