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时间:2022-05-02 05:25:24

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外部环境、学校内部环境、教师自身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师德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国以教为本,教以师为本,师以德为本。”师德是教育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根基。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体体现。[1]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一大批青年教师走进高职院校的讲台,并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一)爱岗敬业精神不够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但部分青年教师在岗位上不能很好地去履行这一职责。在工作中,心浮气躁、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把工作只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学缺少创新,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注重教学质量和对教学的研究。有些教师甚至热衷于到校外兼职,把主要精力放在兼职工作之中。

(二)育人观念不强,师表意识缺失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何为人才,有能无德称不上合格的人才。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甚至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是学工部门、辅导员、班主任的事,与课堂教学没有关系。有的教师师表意识淡薄,不能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如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换课,仪表不整,举止粗俗等。“学为师范,行为示范”,不少教师缺少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

(三)重个人,轻集体,协作精神不足

在义利观上,少数青年教师不能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差,教师的功利意识增强,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逐渐淡化。

有的教师在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时,不是以需要为原则,而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原则;有的教师不安心于校内教学工作,过多地考虑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校外第二职业;有的教师以不把教书做学问作为事业和追求,而仅作为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一种谋生的手段。[2]

有的教师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崇尚个人奋斗、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同事间不但不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积极合作,反而相互诋毁、相互拆台,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3]

二、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外部环境对青年教师师德的影响

教师师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3]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即对师德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从总体上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教师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律意识;促进了教师开拓、进取、创新、自强精神的弘扬;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3]但同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受西方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青年教师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思想,影响了青年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有的教师耐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追求实利。因此,使一些青年教师职业追求目标降低,职业信念不坚定,职业尊严感、荣誉感、责任感和学术精神淡化。少数青年教师对世俗、功利性东西和物质利益的追求日益上扬,行为上表现得急功近利。[2]

(二)学校内部环境对青年教师师德的影响

1.缺少行之有效的师德管理机制。在日常管理中,许多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机制。虽然有的学校设立了师德评价方法,但在师德考核中缺乏客观公正的量化指标。在与青年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级评优、职称评定中,多以科研成果、课时数量、学历水平、技术职务等硬性指标为条件,而把工作态度、思想表现等师德指标作为一种“软要求”。这种评价方式促使了青年教师重业务、轻师德,使得师德水平下降。

2.青年教师师德培训欠缺。在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中,部分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师德教育培训,虽然在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时,要进行一些师德方面的培训,但这只是一种短期培训,对于一名青年教师师德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有限的。虽然学校也强调教师师德教育的重要性,但部分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引导还十分不足,致使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比较薄弱。

(三)青年教师自身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在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大部分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充当着重要角色。他们一方面要完成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类大赛,工作中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青年教师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生活中也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在沉重的压力面前,青年教师对师德的学习和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就比较匮乏了。

三、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师德意识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梅贻琦先生说过:吾认为教授责任不仅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做学问,如何研究学问。凡能领学生做学问的,他们做人亦必不取巧,不偷懒,不做伪,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成就。因此,要加强对青年的师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学校可通过开展师德教育主题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师德意识的提高,也可通过讲座、广播、网络等形式,宣传那些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的先进事迹,以此来教育、规范、影响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师德水平。

(二)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修养

青年教师作为师德教育的主体,要确实提高其师德水平,还要加强对自身素养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真才实学。学高为师,学是才学,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学富五车,知识渊博,才有为师之本。其二,是指好学不倦,永不满足,方可为人之师。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三)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作为保证。采取有效的考评监督和激励机制,对教师教书育人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通过制定教师道德规范,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标准,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的师德考评机制,使师德建设落在实处。另外,要制定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对一些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学习进修等方面优先考虑,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四)营造良好的师德教育环境,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环境可以启发人,可以教育人,同时可以造就人。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公正团体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一个公正的团体活动过程,可以达到自我管理和自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成功地提高个人的道德判断水平。”因此,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师德教育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学校领导要做师德的典范,为青年教师起到榜样作用。其次,师德教育,要以人为本。在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1]

参考文献:

[1] 燕晓燕,等.新时期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建设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11).

[2] 杨云峰.青年教师师德倾向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36).

[3] 葛晨光.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4] 韦玉轩.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J].学术论坛,2006,(10).

[5] 李有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6] 钟洁生.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11,25(1).

上一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借鉴 下一篇:高职《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