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焕发课堂主体魅力

时间:2022-05-02 02:40:27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焕发课堂主体魅力

一、组建利于合作的学习小组,增强学生合作信心

合理组建小组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而且采用互补的形式较佳。互补型的小组能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这样可以使小组活动呈现多样性,激发学生更多新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

“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我们的学习小组也应该设立组长。组长的设立可考虑由固定过渡到轮换的形式。在组建合作小组的初期,教师可委任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任组长,这样做有利于合作规则的形成和起示范作用。但一段时间过后,组长的委任采取轮换的形式更为合适。因为如果总是委重任于这些同学,那么,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以至于最终影响合作的效果。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

二、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参与预习,达到教少学多的效果

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也是课堂得以深入和扩展的基础。小组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比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由于初中古诗词难度不大,我们可以尝试让每个小组“承包”一首诗,小组成员再分工,如介绍作者、理解内容、感悟名句、课外拓展等。于是,学生会利用自己手头的各种资料去完成任务。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尝试当小老师教授诗词,还设计了板书,学得不亦乐乎。教师既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又能及时点拨,表扬预习充分、讲课精彩的小组。这样,课堂学习师生双方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并能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以学定教,小组课堂合作共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合作兴趣

兴趣是促学的动力,是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二)设计有思考探索价值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要优化小组学习的质量必要做到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拿来当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几乎是张口就来,这样还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吗?可是,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还是屡见不鲜,教师只有设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有一定讨论价值内容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

(三)开展小组评比,激励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别人的帮忙,等待别人说出答案。所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给小组打分是激发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的好方法。

(四)注重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已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越来越多地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平等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小组合作教学并不能让教师轻松或无事可做,反而是更复杂化,更具挑战性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在课堂上照既定教案按部就班上课,课堂的预见性、可控性强。在一讲一听的固定角色中,一般情况下,教师不用担心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但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则不然。除了吃透教材外,教师在备课中要有前瞻性,要预见在上课时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上课时,学生在思辨、讨论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教师还要能灵活机智地处理,这样,课堂的可控性也减弱了。

上一篇:语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下一篇:《新校园》 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