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01 11:48:23

加快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引起了学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近几年,中部地区各省纷纷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河南省要想在中部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有所作为,也必须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以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提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包括培养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建立低碳化经济结构,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做好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倡导低碳消费模式等。

关键词:河南;低碳经济;创新;路径

作者简介:刘晓慧(1982-),女,河南汝南人,黄河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127;F20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10-02

河南省长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造成了区域性的水环境、生态系统破坏。据《河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全省废水排放量296467万吨,烟尘71.27万吨,粉尘41.4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2.22万吨,工业行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18890亿立方米。未来的几十年,河南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仍在加速推进,也是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和温室气体高排放时期。继续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河南省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将难以为继,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迫在眉睫。

一、低碳经济时代河南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耦合特征。低碳经济需要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要做到这些,核心在于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围绕低碳经济的能源和产业新技术开发应用,无疑会有助于河南省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内在一致性。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根据国际经验,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促进新的行业发展,如可再生能源行业、核电、风电、节能技术行业和高科技的环保产业等。同时,也会促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的先进制造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有利于“两化”的建设。所谓“两化”,即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是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河南要把“两低”的要求,体现在“两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上。

(二)严峻挑战

首先,河南是能源消耗大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但受资源限制,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短时期内很难改变。如何在既定资源条件下向低碳经济转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考验。

其次,河南省属欠发达地区,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时期,能源需求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煤化工、有色、电力等高载能产业在一定时期仍然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开始兑现减排承诺,资源、能源的开采利用必将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GDP的提升。未来,要确保经济快速发展,还要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这方面的任务是艰巨的。

再次,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多年,这些技术关乎他们的相关企业乃至全局在低碳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不可能轻易转让。河南省受经济发展和技术、资金的限制,如何以后发优势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赶上发达地区,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最后,激烈的区域竞争正在展开。江西省政府已编制完成国内首个省级《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白皮书),南昌市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发展低碳经济试点的省会城市,正在开工建设世界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园。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条件也较好,占据湖北省大部分面积的武汉城市圈,已广泛进行产业调整,逐步向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三高”产业方向发展,产业结构的低碳特征明显。

二、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低碳经济是以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管理、低碳城市等为表征的经济形态的总称。这就要求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观念更新、结构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消费模式创新等。

(一)培养低碳经济发展意识

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增强全民低碳经济发展意识,让发展低碳经济逐渐成为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自觉行为。发挥学校、媒体组织、政府和其他组织在低碳经济转型教育培训方面的积极有效作用,让低碳生活方式渗透日常生活,建设低碳社区和低碳商业区。帮助企业树立低碳经营理念,承担企业公民社会责任,将低碳意识直接植入企业决策当中。

(二)建立低碳化的经济结构

大力扶持清洁能源、商贸物流、现代旅游、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环保产业等低碳行业,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有色、煤炭等河南省优势资源,着力培育5大循环产业链,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效益、能循环、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方式。加快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土地、资金、人才、信息、装备和服务设施集约高效利用,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标,打造低碳产业园区。

大力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构建低碳化能源供应体系。加强传统的钢铁、煤炭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加速发展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三)建立完善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建立省级低碳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解决全省低碳领域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和攻关,支持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低碳技术。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加大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对河南省的技术转让。

(四)做好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抓紧制定和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尽快制定与国家政策相配套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省里的“能源规划”、“科技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等相衔接,形成一个可操作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实施战略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全省现实条件的约束,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避免对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突出主要工业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发展责任,尤其对6大高耗能产业,要进一步制定出分阶段实施目标的重大措施,着力解决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五)推进低碳制度创新

构建长期稳定的低碳经济产业政策导向机制,形成新型低碳产业发展促进机制、低碳农业辅助机制、低碳工业调整机制、能源产业优化机制,有效配置低碳产业资源,保护幼小低碳产业成长。

建立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优惠和土地优先保障等激励机制,刺激和引导企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或者通过对研发资金的重新分配,来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

建立多方协调推动机制,注重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公众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六)构建低碳消费模式

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低碳消费模式主张消费结构的低碳化,强调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的均衡发展。在不降低社会人群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消费领域节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巨大潜力。全面提高居民对建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政府对低碳消费模式的引领作用,倡导和践行低碳的、科学健康的、生态化绿色消费模式,包括恒温消费、经济适用消费、安全消费、新领域消费等。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低碳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J].实事求是,2010,(03).

[2] 王永龙.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创新分析[J].经济学家,2010,(11).

[3] 张琦生.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以河南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10).

[4] 杨宇航.河南:“低碳经济”助推产业转型[J].中国经济导报,2010-02-23.

[5] 张子方.河南成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的可行性研究[J].河南科技,2010,(09).

[6] 李飞、庄贵阳.低碳经济转型:政策、趋势与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0,(02).

[7] 郭又荣.低碳经济与河南省经济发展机遇[J].全国商情, 2009,(06).

[8] 林风霞.低碳经济理念下河南省消费方式转型的障碍与突破[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08).

[9] 冯之浚、金涌.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EB/OL].光明日报网络版,2009-04-21.

[10] 苏振锋.倡导低碳消费建设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10-06-08.

上一篇: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通货膨胀实证研究 下一篇: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