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标本溶血常见原因探讨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5-01 03:58:58

关键词:血标本;溶血;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35-02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检验项目在健康体检、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开展的检验项目不断增多,从患者身上所采集的静脉血标本也随之增多,目前血液标本是临床实验室检测数量最多的标本,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标本数量。血标本如果发生溶血现象,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延误病患诊治,同时也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浪费。对此我们对临床血标本溶血常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回顾统计本院2010年1-12月的全部静脉血标本6982份,按照血清分离后肉眼观察是否存在溶血进行记录和统计。

2结果

溶血标本共计921例,占全部血标本的13.19%。其中采血困难及操作不当导致溶血602例,占65.36%;分离不当137例,占14.87%;抗凝管使用不当72例,占8.25%;保存及运送不当68例,占7.38%;容器不合格引起溶血42例,占4.56%。

3讨论

3.1血标本溶血常见原因

3.1.1采血困难及操作不当。①患者静脉充盈不良。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及重病体质差者静脉血管弹性差,导致穿刺困难,采血时间延长,造成部分血液引起凝固,使红细胞机械性破坏引起溶血。②采血部位进针不准,针头反复在静脉中进出,造成局部血肿致溶血[1]。③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太紧,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刺入血管后快速抽动针栓,使负压过大,红细胞在通过针尖狭窄处,受到破坏而溶血。④采血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就开始采血,使消毒液少量混入血液中,引起溶血。⑤血液注入试管时未取下针头或速度过块,直接使红细胞相互撞击,使红细胞破裂,或注入试管时产生气泡,气泡表面张力减弱或放置一段时间后,干燥造成破裂溶血。⑥混匀用力过度,使红细胞破裂。⑦护士直接从输液皮管中放血,由于药物的作用导致溶血。据张立红等[2]报道,在发生溶血标本中,有一半与此有关。

3.1.2容器不合格。① 抽血器具不合格。目前临床所用的抽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某些产品的增型稳定剂不合格,并因聚合不完全而有毒性,可引起标本溶血[3]。②试管不合格。新旧试管用同一方法处理,洗涤剂残留,干燥试管混有杂物或水分未干,导致溶血。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验室,试管反复使用反复洗涤情况比较常见。

3.1.3抗凝剂使用不当。①抗凝剂偏少,抗凝效果不佳导致溶血。②血液未及时摇匀,血块凝结收缩不均匀导致溶血。一些含特殊抗凝剂的试管,当纤维蛋白原凝固时再用力摇动可人为造成溶血。

3.1.4分离不当。①离心管底部有其他硬物,使红细胞过度挤压,造成溶血。②有裂缝试管存放标本,离心时导致溶血。

3.1.5保存标本不当。①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②存放标本温度过高或过低。③运输途中剧烈震荡或混入雨水等造成溶血。

3.2防范措施

3.2.1选择采集血标本的正确部位和方法。临床采血成人多用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婴幼儿多选用颈外静脉。避免选用过细的静脉。采血时正确的方法是热敷穿刺部位,待血管充盈后均匀涂抹消毒液干燥后再采血,尽量一针见血;止血带扎压时间最好不超过30秒,松紧要适中,遇抽血困难时不能反复上下强烈挤压,不能频繁拍打抽血部位,以防止机械性刺激造成溶血。进入血管后缓慢拉动针拴,以防血流快速通过而溶血。向试管注入血液时应取下针头沿着管壁缓慢推动针栓,不得将最好的泡沫注入试管。如抽血困难者只有少量血液及泡沫,应及时送检,不得干燥后送检,以免影响结果。严格禁止从输液管中抽取血液标本[4]。

3.2.2认真检查试管、一次性注射器。试管应干燥无尘,不易破裂且不影响检测结果,一次性注射器各部分应连接紧密,刻度清晰,推拉顺畅,同时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应严格掌握一次性注射器试管进货渠道,要仔细检查相关证件,避免不合格产品购入和使用。

3.2.3抗凝剂比例应当严格按照要求配制,不得擅自改动。建议选购市场上品牌成熟的真空采血管产品,具有使用方法简便、易操作、无交叉污染等诸多优点,已得到临床及实验室人员的广泛认可。抽取数管血液时应先将有特殊抗凝剂的试管注入,再注入其它试管。一般按下列顺序依次采血:血液常规分析采集管(抗凝剂为150g/L EDTA-K2或 EDTA-K3)、凝血分析采样管(抗凝剂为0.109mmol/L枸橼酸钠)、血沉分析采样管(抗凝剂为0.105mmol/L枸橼酸钠)、血流变血浆生化分析采样管(抗凝剂为肝素钠或肝素锂)、生化免疫分析采样管(无添加剂或添加促凝剂、分离胶)。采血后均匀缓慢混合防止凝血。

3.2.4离心速度不宜过快,建议使用中速,离心时间要充分。同时离心套管底部要检查是否留有均匀的标准底垫,离心机内对称的管子是否材质相同,各试管血容量应保持均衡水平,避免相差过大;同时在离心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有裂缝的试管,防止破裂而溶血。

3.5抽取的血标本应按照相应要求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合理保存。未能及时分离者,应置于2℃-8℃保存。保存过程必须加盖,避免剧烈震荡,避免其他杂物混入标本和液体蒸发。

综上所述,临床上引起标本溶血原因很多,检验科应与临床科室密切配合、加强联系、有问题及时反馈。力求抓好检验人员素质关、标本取材质量关、容器材料质量关、运输储存关等,以保证检验结果可靠性,为患者治疗提供可信赖的检测依据。

参考文献

[1]梁金玉,杨巍.避免用真空试管采集血标本发生溶血及介绍[J].护理研究,2004,18(11):1973

[2]张立红,周素鲜.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册[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28-529

[3]张小洁,刘建芝.真空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护士精修杂志,2001,16(3):180

[4]刘览,姚志祥.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江西医学检验2001,19(6):394-395

上一篇:骨科内固定器械的管理体会 下一篇: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