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时间:2022-09-23 11:26:15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180

对溶血干扰的机制、溶血原因、溶血对常用临床指标测定的影响及其预防等问题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溶血影响的机制

对临床检验的干扰和影响:①血细胞高浓度组分逸出,使血浆分析物浓度增加;②溶血能引起可见光谱的短波长段(300~500nm)的吸光度明显增高,不同类型的分析方法受Hb吸光度的影响程度不同,以动力学法受Hb吸光度的影响最小,而经典的终点比色法则最易受Hb影响,导致样品分析物测定浓度高于实际浓度;③利用偶氮反应的原理测定血清总胆红素,Hb可竞争性地抑制胆红素与重氮试剂的偶氮反应,使测定结果低于实际值。

对部分项目的影响

对肝功能分析的影响:⑴血清酶活性的测定:①ALT、AST等由于红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异显著,轻微溶血就可以导致结果偏高;②红细胞膜上有ALP,明显溶血后会导致测定值升高;③由于红细胞内GGT含量很低,轻微溶血对其测定结果影响不大,但重度溶血则有影响;④溶血血清脂肪酶活性也轻微下降,但淀粉酶、谷氨酸脱氢酶等酶活性测定不受溶血影响;⑤LDH受溶血的影响最大,因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含有丰富的LDH,红细胞LDH含量是血浆的180倍;⑥红细胞中ACP是血浆的66倍,溶血时ACP明显升高;⑵血清蛋白的测定:总蛋白的测定通常选用双缩脲法,主波长540nm,而血红蛋白在555nm有吸收峰,故总蛋白测定结果偏高;⑶血清胆红素测定:目前以采用改良J-G法多见,而血红蛋白可破坏其反应产物偶氮胆红素,从而导致结果偏低。

对肾功能各指标测定的影响:①血、尿肌酐的测定:通常采用苦味酸法,此方法特异性较差,蛋白质、葡萄糖、维生素C等所谓假肌酐物质亦可与苦味酸发生反应,且这些物质大多存在于红细胞中,故溶血标本若用终点法测定,结果必然偏高;②血清尿素氮测定:无论是二乙酰-圬法还是脲酶法,溶血均可导致光谱蓝色部分吸光度值升高,对结果都有干扰,导致结果偏高;③尿酸测定采用磷钨酸还原法,因谷胱甘肽具有还原性,可与磷钨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结果偏高;采用尿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谷胱甘肽可竞争过氧化氢而导致结果偏低。

对血脂测定的影响:①血清总胆固醇TCH的测定;目前多采用二联酶法,谷胱甘肽可还原过氧化氢而使结果偏低,但血红蛋白高于2g/L会使结果升高;②甘油三酯的测定:除去上述如TCH影响因素外,目前所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和乙酰丙醇显色法都以测量甘油为基础,而红细胞膜磷脂可被磷脂酶作用产生游离甘油,所以溶血后测定结果偏高;③载脂蛋白A、B的测定:免疫透射比浊法使用最广泛,以抗原抗体为基础,血红蛋白可使测定结果升高,故标本溶血后测定结果偏高。

对血糖测定的影响:目前血糖测定大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可竞争过氧化氢而使测定结果偏低。

对心肌酶谱分析的影响:因LDH、HBDH在红细胞内的含量皆明显高于胞外,故溶血后结果都升高,虽然红细胞中不含CK,但含有大量的腺苷酸激酶(AK),可干扰测定CK的偶联法的反应体系,人为地引起CK结果升高。

对ELISA试验的影响:溶血对HBsAg有影响。当Hb20g/L时,可导致假阳性。

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标本溶血使RBC计数降低,溶血越严重,RBC计数降低越明显。标本溶血对WBC分类有影响,使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对WBC计数无影响。标本溶血常常血小板计数升高。实际工作中应避免标本溶血,发现异常分类结果,应通过手工分类法进行复核或重新采取标本。

对凝血像的影响:标本溶血具有与血小板第Ⅲ因子相似的凝血活性,使PT、APTT值缩短。因此PT、APTT的测定一定要标准化,尽量不用溶血标本测定PT、APTT。

对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影响:标本溶血对HBV-DNA定量结果的影响与溶血的严重程度有关。当Hb在20g/L以下时,定量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当Hb达到40g/L时,HBV-DNA定量结果明显偏低。

溶血原因及其预防

体外和体内溶血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血浆或血清Hb与LDH、钾平行增高,而后者通常是血浆或血清Hb与LDH升高,而钾不升高,二者还可以通过珠蛋白检测、间接胆红素测定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进一步加以鉴别。体外溶血可以通过样品制备技术的标准化加以克服,另一方面从方法学上克服和减少溶血的干扰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Hb对吸光度的干扰,可以通过设置样品空白,或改用双波长比色、分光光度法和动力学法等措施加以克服,属于参与其分析法化学反应的溶血干扰,惟一的解决办法是改变所用试剂的类型,改进试剂组配。

综上所述,标本溶血对多数血清酶类活性测定有影响,其余如血糖、胆红素等也受影响,从方法学上讲,动力学方法比传统的终点法受血红蛋白吸光度的干扰要小;此外随着自动化分析仪的广泛使用和方法特异性的不断提高,采用双波长和双试剂以及设立样品空白可有效减少溶血对各项测定指标的影响和干扰,从而保证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树文,渠建军,巩秀丽.溶血标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3,2(4):46.

2 姜淑慧.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质量的影响.中华实用医药卫生杂志,2003,1(8):72.

3 陈小辉.不同血液成分乙肝两对半结果比较.广州医药,2003,34(2):62.

4 陈秀丽,滕松波,王有政.溶血对HBsAg、抗-HCV、抗-HIV测定结果的影响.泰山卫生,2004,28(4):15.

5 刘晓娟.溶血标本对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检测结果的分析.工企医刊,2004,17(4):45.

6 严红霜.溶血对WBC分类结果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70.

上一篇:MRA诊断中老年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可靠性研究 下一篇:56例原发性肺癌的CT临床表现分析